現在社會上有句話在流傳: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顧正清非常贊同這句話。
但沒辦法,教育部還真是窮!
能申請下來任何款項,都是十分不易的,還嫌東嫌西?
夏曉蘭搖頭:
“姑父,您誤會了,我不是腦子一發熱想給自己弄點光鮮的名聲,來找您說這個計劃,實際指望着部裡出錢。我沒有想過讓部裡出錢,我隻想有官方介入,這個計劃能有公信力,就比如說那些參與援教的大學生,他們去援教的時間能不能算入工齡,如果他們耽誤了一兩年時間,還能不能正常分配工作,或者說的更直接點,能不能因此分配更好的工作,就像一種獎勵機制……我需要您,教育部,或者其他官方部門出面,來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而不是需要撥款!”
顧正清一臉驚訝:
“你不要撥款,你自己出這個錢?這不是幾百塊,幾千塊,甚至幾萬塊能解決的問題啊!”
夏曉蘭自己早就算過了,核算成本方面,她覺得自己比顧正清在行,很自然接口道:“規模越大,花的錢越多,可能最初隻要幾千塊,然後變成幾萬、幾十萬……到最後每年支出上百萬都是常态。”
規模是逐年遞增的。
夏曉蘭也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攤子鋪很大。
這又不是一竿子買賣,那麼着急做什麼。
夏曉蘭還想着讓這個計劃和啟航一同發展成長,啟航需要這個計劃來獲得良好的社會名聲,也能從中挑選一些大學生。
顧正清總算聽明白了:
不要教育部出錢,隻要教育部出力!
這樣的話,夏曉蘭的想法獲得支持會很容易。
程序上是挺繁瑣,可能需要反複開會讨論。
但顧正清覺得問題不大。
因為最大的問題解決了嘛,不談錢一切都好說,這就像前段時間演員張曉捐出自己廣告片酬,服裝品牌老闆承諾“賣一件捐一元”等事情況類似,本質上都是自己掏錢在為社會做好事……或者說,夏曉蘭提出的這個計劃,比“賣一件捐一元”更純粹。
“賣一件捐一元”是把做好事和服裝銷售挂鈎。
夏曉蘭這個,就是自己掏錢,什麼好處都沒有!
更重要是夏曉蘭說的頭頭是道,對要花多少錢心裡有數,所以她能拿出這些錢?
顧正清詫異又震驚,忍不住多問了兩句:
“你自己掏錢?”
夏曉蘭想了想,“算是我自己掏錢吧,但不以我個人的名義,而是用一家公司的名義。”
顧正清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夏曉蘭第一次上周家門,他就知道夏曉蘭自己在做些生意,她也沒掩飾這點。
反正在學霸光環下,她是農村人兼個體戶也不重要啊,周家誰敢看不起她!
一開始以為就是小生意,夏曉蘭也說為了賺錢上學嘛。
後來夏曉蘭家在京城買房。
劉芬在京裡開店,分店一家一家的擴張,又買上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