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第4頁)

編個瞎話倒是容易,但在宋老面前說瞎話,真是太蠢了,對方輕易就能看透吧。

夏曉蘭遲疑了一會兒,這事兒還得說實話,但要用宋老能接受的話:

“因為我後面沒有退路。”

宋老有了點興趣,示意夏曉蘭繼續說。

夏曉蘭也頗為光棍兒:“窮則思變,不變就要餓死。這種時候,再懦弱的人也會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既然沒有後路,也隻有咬牙堅定的走自己的路……國家不也是這樣嗎?城市貧窮,農村更是貧窮,所以像您這樣的領導人,才提出了要改革開放。它究竟對不對我不知道,我就隻能看到身邊的變化,在包産到戶後,農民的日子确實好過了一些,那就證明它沒錯!”

還從來沒有年輕女孩兒,敢在宋老面前議論國家政策。

宋明岚這樣的親孫女都不敢。

雖然宋老就支持“改革開放”,夏曉蘭這樣說卻不是單純拍馬屁。

有她自己的親身經曆,這些話都算有感而發,自然不算馬屁。

“宏恩說的沒錯,你膽子确實很大。”

這就是宋老給夏曉蘭的評價。

至于更多的話,宋老肯定不會表态。

也不知道湯宏恩到底說了些什麼,或者是宋老要見夏曉蘭母女前,夏曉蘭的詳細資料已經擺上了宋老案頭,宋老似乎對夏曉蘭的情況了如指掌,又問了她幾句話,像什麼操縱輿論進行宣傳,是不是真的捐款等等,每個問題都能讓夏曉蘭汗濕衣衫。

幸好這些事,夏曉蘭并不心虛。

不過是照實回答,語言精煉一點,把她的想法如實相告。

最後才說到她預備搞得助學計劃。

宋老對這個比較感興趣,卻不是對大學生去援教,而是想到了大學生去基層。

他直接把夏曉蘭撇到了一邊,對着湯宏恩說道:

“消除貧窮不該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才對,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的大學生,應該深入到基層去,他們能不能帶去新的氣象,用他們所學的文化知識讓當地脫貧緻富?這段經曆,反過來也鍛煉了大學生,讓他們不是紙上談兵。”

咦?

聽着好耳熟啊。

不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有點像後世的“大學生村官計劃”。

不過夏曉蘭記得,那是千禧年之後才有的事啊,又要提前?!

1274:尚方寶劍(2更)

夏曉蘭心裡是揣了隻活蹦亂跳的大兔子,蹦來蹦去的跳的可來勁兒了!

她對這種政策倡導性的東西并不是每一樣都清楚,就知道後世整天在提什麼“大學生村官”,具體是哪一年不知道,但似乎也是千禧年後相關的新聞報道才多了起來。

反正怎麼看,也不可能是在80年代中期啊!

不為别的,就是大學擴招以前,大學生非常值錢——特别是90年代以前的大學生,畢業後要是分配到體制内的,絕對不至于當個村官!

就看看現在的農村,頂多能找到當村幹部的高中生,大學生是不可能的。

高中生也不僅有當村幹部一個出路,鄉鎮小學需要數量衆多的代課老師,高中生能去當老師。更偏遠的地方,就是初中生去代課了……所以宋老說的這個事兒,真的太早了,早的讓夏曉蘭不敢再說話。

她怕自己說的,給宋老造成了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