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殺人犯被抓時,家人都會為殺人犯辯解,說他不可能殺人。
事情一下反轉的太快,開始以為死者是徐仲易,顱骨複原證實了不是徐仲易,徐仲易又被懷疑是殺人兇手……警方的邏輯也有一定依據,這個無名氏被燒死在徐仲易一家租住的房子裡,徐仲易一家從此消失不見,殺了人害怕被抓住,也有可能主動藏了起來。
這一藏,就是19年!
于奶奶不相信,夏曉蘭也覺得這事兒弄的不舒服,舊金山警方卻要重查這件1967年的命案。
發生命案的房東和附近的居民全部被調查了,警方想找出無名男子的身份,身份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關系,知道死的是誰,就能理清他和徐仲易的交集,繼而确定徐仲易會因為哪些原因殺人。
于奶奶很是氣憤:
“這些美國警察會不會辦事,我是要他們找人,不是讓他們把仲易當成殺人兇手通緝!”
舊金山警方的态度,仿佛已經認定了徐仲易是殺人兇手。
舊金山電視台也沒想到劇情一波三折,會是這樣的反轉,更想采訪于奶奶了。
夏曉蘭想了想,“我認為您應該接受采訪。現在确定了死者不是徐叔叔,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隻有找到徐叔叔才知道,我們不能讓徐叔叔蒙受冤屈東躲西藏對不對?”
徐仲易真的是殺了人躲起來?
如果舊金山警察的推斷是真的,徐仲易又為什麼會殺人。
這完全颠覆了吉姆的調查,吉姆認為徐仲易攜帶着大量财物,成為當地黑幫打劫的目标。
死者不是徐仲易,已經讓吉姆非常吃驚了,舊金山警察的推斷,吉姆拒絕相信:
“夏,你找到那個花瓶的買家了嗎?”
1464:賣家和電視台采訪(加)
杜兆輝辦事的效率不高,至今還給她答複。
吉姆的詢問她回答不上:
“再等等,應該很快了,你查到賣家了?”
吉姆遞給夏曉蘭一張紙:“本·菲爾德,現居洛杉矶,是一名建築商人。1969年以前,他都住在舊金山,1969年就搬到了洛杉矶,做起了建築商,如果證實那是于家的花瓶,我認為他和徐失蹤的案件有關。”
“花瓶就是這個本·菲爾德賣掉的?”
吉姆點頭,“去年他的建築生意不景氣,賣掉了這個花瓶作為資金周轉,這是我查到的,但他堅稱花瓶是他從舊貨市場偶然買到的。”
不是徐仲易賣掉的,也不是從徐仲易手裡搶走的?
1969年,那就是在徐仲易一家失蹤後兩年,本·菲爾德在舊金山住的好好的,為什麼忽然搬去了洛杉矶。
洛杉矶離舊金山不遠,飛機還不到兩個小時。
夏曉蘭覺得這個本·菲爾德值得進一步調查。
“你之前懷疑的舊金山黑幫,他們有沒有異動?”
吉姆有點不好意思,證實了死者并不是徐仲易,他的前期調查整個被推翻了。要不是查到了花瓶的賣家是本·菲爾德,他都不好意思來見夏曉蘭。
“我在舊金山的線人沒有提供更多線索,我仍然堅持徐一家的消失和舊金山本地黑幫有關,警方現在懷疑是徐殺人後帶着妻兒逃離舊金山……徐可是初到美國的人,怎麼會把線索處理的那麼幹淨逃走?他可不是專業的殺手。”
夏曉蘭沉吟:“希望你的推斷是正确的,我也不是百分百信任舊金山警方,他們當年就對這個案子處理的很敷衍!”
種族歧視直到30年後都沒有消失,80年代的華國人在美國更不會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