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地是黃金位置,叫别人搬去哪裡開店都沒這裡好。
當然,夏曉蘭不可能一分錢租金都不收。
錢多也不是這樣糟蹋的,是李鳳梅在經營還好說,将來要是變成李家人接手,夏曉蘭憑啥一分錢不要?
她和李家可沒有關系,照拂不了那麼遠的親戚,升米恩鬥米仇的,還是掰扯清楚好。
湯宏恩打量小樓:
“服裝店的事好辦,不好解決的是樓上的住戶,人家願不願意讓出來。”
“樓上的住戶,是國棉三廠的職工,他們都是暫時住在那裡的……”
聽了劉芬的解釋,湯宏恩也隻是笑笑。
基層工作他沒少幹。
劉芬可能覺得到時候推到重修,别人自己就搬走了,畢竟她就是那樣的性格。但對普通職工來說,這是廠裡分配給他們住的房子,除非國棉三廠給了他們更好的房,他們才舍不得搬走。
國棉三廠有房可以分配嗎?
據湯宏恩所知,任何單位,分房都是一個困難事。
像國棉三廠這樣的大單位,福利待遇好,職工上萬,修再多的宿舍都不夠分的。
吃到嘴裡的肉,沒誰會輕易吐出來。
夏曉蘭被湯宏恩笑的心裡發毛:“不會吧,當初可是國棉三廠的袁洪剛廠長說好了,廠裡的職工隻是暫住。”
合着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她請了一堆燙手山芋回來?
強硬趕人也不可能,來這裡住的,還有當初被丁愛珍坑過的工人。在廠裡沒分到宿舍,要分流到這棟小樓來,都不是在棉紡織廠混的特别好的……再不管不顧的把人趕走,夏曉蘭都覺得自己像黑心資本家。
周誠卻有不一樣的想法:
“這件事也挺好解決的,趁着徐家父子還是熱炤,市裡想要叫他們投資,他們也可以提要求,把這棟房子的遺留問題一次性解決掉并不難。”
湯宏恩不由看了周誠一眼。
這腦子轉的快,思維也很典型。湯宏恩有個想法,周誠要是不參軍,在體制内應該也混的不錯。
1635:不同意去美國(1更)
滿院子都是人。
院子裡坐不下,桌子還擺到了街上,反正于奶奶的房子也臨街。
夏曉蘭三人一回來,就被請到了屋裡。
徐仲易哪有空去應酬那些街坊,他還要躲着叫他投資的領導。
對夏曉蘭和劉芬,他是有事相求!
“老太太年紀大了,不願意動彈,也不願意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我還是希望她能去美國的,那裡有更好的醫療條件,但我一提這個話頭,就——”
就差點又被拐杖敲一頓。
那根拐杖不是用來幫助走路的,而是用來施行家法的。
沒找到徐仲易時,于奶奶心心念念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