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第3頁)

後來返還祖産時,為啥于奶奶能返兩處房産?

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被收繳上去,現在根本找不回來。

除了徐仲易帶出國的古玩珍寶,其他一樣都沒剩下。

公私合營那會兒,于家還有兩個大廠子被合營了……于奶奶腦子清醒,知道所有東西都返還不可能,那是得寸進尺。

她怕徐仲易回國後找不到家,就要了現在住的院子。

又怕徐仲易帶着妻兒回國後很是落魄,萬一窮的連老婆孩子都養不活,二七廣場的小樓,地處黃金口岸,可以讓徐仲易當謀生之所。

政策嘛,都是在變化的。

既然祖産能返回,也就證明着國家會允許個人做生意!

于奶奶打算的特别好,就是一直等不到兒子回國,為了尋親,她把黃金口岸都送給了夏曉蘭——不是老太太不知道二七廣場45号小樓的潛力和價值,正因為知道,她才會把小樓當成請夏曉蘭幫忙的“謝禮”。

因為那是她當時情況下,最拿得出手,最值錢的東西。

現在……

現在于奶奶氣得想拿拐杖打人。

這回不是打徐仲易,而是打甯彥凡。

二七廣場45号的産權和過戶,她都是托甯彥凡辦的,在夏曉蘭去美國前就辦好了才對。

一晃大半年,今天卻被告知,二七廣場45号那棟小樓,居然成了國棉三廠的資産?

于奶奶心裡也知道,甯彥凡不會騙她,這件事肯定是有人從中搗鬼。

“您别生氣,這事兒找甯老的麻煩沒用,情況也不複雜,現在誰拿了好處,我們就找誰。甯老托人給上的手續,怎麼變成了國棉三廠的資産?咱就算它是國棉三廠的,那就更好找人了,沒有國棉三廠同意,是敢占他們的地方蓋商場!周誠已經幫忙打聽消息去了,很快就有回信。”

夏曉蘭其實比誰都清楚,要修的多半是亞細亞商場。

但她記得,上輩子看的資料,亞細亞商場的總經理,既商場的籌建人,隻是一個普通的下海幹部,看出了二七廣場的那一片的商業價值,遊說了民間資本入夥,自籌資金蓋出了亞細亞……麻蛋,果然盡信書不如無書,案例裡簡單的幾筆,如何能表現出隐藏在表象下的真實?

現在不是夏曉蘭拿不拿地的問題。

是原本屬于她的東西,莫名變成了國棉三廠的資産。

她之前還替住在小樓裡的國棉三廠的職工擔心了下,卻沒想過,她自己的利益早就被人踐踏!

徐長樂的想法不同:

“商都市政府不可能一邊想要我和爸爸在商都投資,一邊還袒護别人吧?我認為這件事解決起來不難。”

徐仲易搖頭,“長樂,你想的太簡單,你對國内的情況不了解,有錢的确能解決一些事,也有許多事是無法用錢解決的。可能商都市政府權衡一番後,會做出自認為兩全其美的決定!”

啥叫兩全其美的決定?

既不破壞修商場的計劃,也不得罪徐仲易這個“外商”。

那個小樓的産權扯不起清楚,政府可以在其他地方彌補徐仲易的損失嘛。這種補償,也不一定是錢,可能是别的東西……就像華國考察團想要買生産線,鄧司長得到夏曉蘭的情報,直接把杜兆基跳過,去和杜琤榮搞人情交換一般!

1646:是你的,誰也不許搶(4更)

徐仲易說的話,讓夏曉蘭一下子擴散了思維。

然後她就郁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