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三家店,羊城一家店,這四家店的利潤讓夏曉蘭挺欣喜。
盤賬、分紅,安家建材的五大股東都湊到了一起。
邵光榮本來是不打算來的,因為小尤在鵬城,他自己也跑的很快。
在得知今年能分到的錢後,邵光榮還挺不好意思:
“我這不是白拿錢麼,要不,我也出點力……咱們下一步還要開分店嗎,不如在京城或者商都開一家,我來搞定這事兒?”
邵光榮的上進心本來在本職工作上,忽然主動關心生意。
這人是有了經濟壓力?
這次年底分工,他可能拿到不少的錢,對邵光榮來說絕對夠用。
他現在提出這樣的建議,要不就是光拿錢不幹事良心不安了,要不就是忽然對錢有了更大的需求……是因為小尤?
夏曉蘭瞅了邵光榮兩眼,看不出來他對小尤還挺認真,居然真的在為未來做打算了。
夏曉蘭也不揭破,轉而問其他人:
“你們覺得這個提議怎麼樣,把店開去京城或者商都?”
1771:第三次分紅(1更)
邵光榮提議的兩個地方不是瞎說。
京城和商都是他搞得定的兩個地方,京城自然不用說,商都有他大伯邵立民在,開個建材店不說享受多少便利,起碼沒人為難,能撐過初創艱難期。
夏曉蘭能想到的,劉勇幾個怎麼會不知道。
想到45号小樓的事,劉勇其實并不太信任邵立民。
邵光榮大伯辦事比湯宏恩還謹慎,這個人在關鍵時候會避嫌,會優先保全自己,很正常的表現……但劉勇覺得沒意思,幹嘛要賠上人情呢。
“我覺得京城更合适,小邵要想搞好這個分店,他本來就在京城上班,更方便。”
兩個地方裡,劉勇選了京城。
白珍珠也覺得京城好:“鵬城建設的這麼快,難道首都就不建設了?京城對建材的需求肯定不小。”
夏曉蘭目光轉向康偉。
華清大學已經結束了考試周,基本上所有專業的學生都開始放寒假。單瑜君的支教申請,通過了終審,現在确定要去西北,那裡有“雛鷹啟航”選中的試點。
80年代華國大部分内陸城市都可以被“窮”概括,西北那地方還得加一個“荒”。
又窮又荒的地方,單瑜君選填的時間是兩年。
這思想覺悟和行動力讓夏曉蘭佩服,她雖然是計劃的發起人,但最初動機也不是很純粹,讓她出錢出力沒問題,讓夏曉蘭親自去支教兩年卻不太可能。
但單瑜君就是去了。
單瑜君自己覺得很值。
旁人很欽佩。
可康偉就比較慘了,這兩人看起來是徹底分手,沒有了和好的可能。
康偉之前就跟着夏曉蘭一起離開京城,到了這邊就忙自己的事,生活全被事業給填滿了,看起來似乎已經顧不上為夭折的初戀的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