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第7頁)

顧正清不是開玩笑。

有啟航地産的資金支持,加上教育部的補貼,其實隻是支教條件艱苦點,但去了的大學生,并不是燃燒自己時間還要自帶幹糧。支教生活補貼就相當于每月領工資,按照現在華國的人均收入去看,這份補貼可不低。

這算是解決支教大學生在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但報名踴躍,可不是有補貼領,是現在大部分學生思想覺悟就是挺高的,身體裡的血未冷,想做點什麼,也願意去付諸行動。

然而越是如此,顧正清就越有壓力,計劃是夏曉蘭提出的,顧正清本人強烈支持,如今更是成為計劃的執行負責人。

他要對所有去支教的大學生負責,他不能讓大學生們浪費一兩年光陰卻沒有得到正面反饋,也要确保這個計劃不會偏離預期——耗費了人力、金錢,以及支教大學生們的寶貴光陰,這計劃總要真正有用,真正帶來一些變化吧?

改變農村整體教育環境,隻靠大學生支教可能嗎?

顯然是不可能!

改革開放的春風,還吹不到農村地區。

就算知道了改革開放,農民們又能做啥呢,他們隻知道分田到戶了,除了把全部的力氣都用在自家田地裡,他們基本上沒有其他經濟來源。

土裡刨食是辛苦的。

而有些地方,土地本來就貧瘠,想從土裡刨食都很難。

農村的貧困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但至少,可以給他們改變觀念的途徑啊。

夏曉蘭本來是想給啟航刷一刷保護外衣,既做了好事,也有個人才儲備搖籃,但這個計劃被上面批準後,顯然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期待。

事到如今,夏曉蘭也隻能硬着頭皮繼續做這事兒。

她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剩下的要看教育部的想法,要靠顧正清把關。

“我知道華清有人去支教,小姑父您說有3個華清大學的,其中一個土木系的師姐我也認識。現在計劃已經開啟,不管是您還是我這邊,隻能盡力讓它往好的方向發展。

支教大學生的男女比例是對的,我不是說這時候就要搞男女不平等了,鼓吹男學生應該多貢獻,女大學生不用去。

實情就是如此,女學生去了偏遠地區,個人安全是個大問題,您一定要确保她們的人身安全!”

支教怕什麼?

不怕環境艱苦,肯去支教的大學生,對環境艱苦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但環境艱苦和人心險惡是兩回事,貧窮帶來的不僅是淳樸,還有愚昧和極端的人性醜惡。

像張二賴那樣的閑漢,哪個村裡沒有?

張二賴還不是最壞的,比他更壞的也有。

越是偏遠,與外界交流不便的地方,愚昧的人犯罪越是肆無忌憚。

反正也不可能有更差的生活了,本來就處在最底層,有些壞人甚至會覺得能睡一個女大學生,馬上被槍斃了都值——說出來很惡心,但這種新聞,夏曉蘭上輩子是看過的。

支教這事兒很美好,多預防一下,不要讓這樣的美好被人為破壞,事前做好防範措施,總比事後再總結教訓強!

顧正清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前兩年剛嚴打過。

嚴打的原因就是犯罪率上升。

“曉蘭,這事你不是第一次提了,我也很慎重,所以最終才決定80個男學生,40個女學生的支教試點名額。

音訊難通的地方,我們都安排男學生去,他們的安全也要考慮,每個地區都有鄉鎮幹部盯着。女學生則安排在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地方,有同伴,安排基層公安定期送去生活物資……盡量将所有的危險扼殺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