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第7頁)

劉勇略一停頓:

“我不懂的事,你都從他們手裡把地買下了,幹啥後年又要賣給他們?”

“那當然是因為地價明年漲,後年還會漲,孟冠超等人賣了地皮心痛,到時候看那漲勢,還願意買回去呗。我們不是真的要占那麼多地皮,我們也承擔不起開發的費用,但我們可以一邊開發,一邊買買賣賣的倒騰。”

有買入,有賣出,這是正常的市場交易,不是惡意囤積土地。

砸鍋賣鐵的,一口氣湊5000萬華币,買夠1000畝住宅用地,太紮眼了,說她不是囤地炒地都沒人信。

這麼多住宅用地,椰城當地政府會不會批還不知道呢。

夏曉蘭又不像哈羅德是外商資本,人家能在鵬城拿那麼多地,并非全部住宅用地,還花的是美元。

夏曉蘭是真的要搞地産開發——起碼得讓别人相信她要搞地産開發。

1000畝地超出了啟航的開發能力,三四百畝啥的,地塊選擇分散點,就不紮眼了。

這期間,夏曉蘭會對一些閑置地皮不斷買進賣出,以此來賺差價,她必須要保證好這個尺度,讓每次交易都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符合啟航的發展需求,而不是一味在瘋狂撈金!

夏曉蘭覺得自己能掌握好這個度。

因為隻有她知道瓊島地産泡沫的高位在哪個點。

她知道什麼時候該踩刹車。

就算夏子毓也是‘重生者’,結合夏子毓之前做的事,夏曉蘭判斷對方上輩子過得不是很如意。

夏子毓知道一些曆史大趨勢,可能也記得一些曆史細節,但她所記住的東西,顯然沒多大用。房價要漲這一塊兒,從2017年随便抓個普通人重生都知道。

那房價起起落落背後的原因呢,普通人能知道很清楚?

夏曉蘭給夏子毓的做了個人物側寫。

在上一世,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夏子毓應該是什麼生活狀态?

名字叫夏春花。

沒上大學,也不能進城招工的話,夏春花在鄉下會結婚比較早。

1987年-1993年期間,南下打工潮應該還吹不到大河村那種地方,24歲-30歲時的夏春花,正在經曆嫁人生子,帶着孩子做農活的階段吧。

或者夏春花嫁的稍微好一點,從農村嫁到了縣城,安慶、河東這樣的地方,同樣是消息很閉塞的。

到瓊島炒地産的,不是農村或者小縣城人,是大城市那些膽子大,消息也靈通的人。

夏子毓還叫夏春花的上一世,瓊島地産人從興起到落幕,她可能都機會聽過,這種事總是男人更關心些,女人的經曆更多被孩子和家庭牽扯住,隻能瞧見那麼巴掌大的天地!

夏曉蘭不是狂妄自大,一廂情願認為夏子毓上輩子混的差、目光短淺,這都是夏子毓自己表現出來的特質。

一個見過世面,有本事的女人,重生回來的第一件事,不會是全心全意要搶走上輩子的“堂妹夫”嘛。

怎麼說呢,因為上輩子的王建華,已經是夏子毓所能接觸到最有前途的。

她要牢牢攀住這個捷徑。

潛意識裡她也知道,靠自己沒辦法做到更好,站的更高!

就這事兒,夏曉蘭就給夏子毓定型了。

見識不夠,能聽一耳朵瓊島地産泡沫的可能性有,真正清楚造成地産泡沫的原因是什麼,除非夏子毓像她上輩子一樣——當了高管仍然在焦慮,怕自己能力不夠,怕自己德不配位,仍然不敢放棄充電。适合她的培訓,适合她的班,适合她的進修,她都在擠出時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