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第7頁)

似乎是患了某種髒病,也不知如今治好沒有。

夏曉蘭還挺希望‘何世媛’能活下去的。

還有葉小瓊,在離開鵬城後就不知所蹤,也不知如今過得如何。

袁翰的現狀麼她倒知道,如今在老老實實蹲監獄,靠騙女人上位的小白臉被毀了容,将來能出獄,皮相不再還有案底,肯定也會過得十分艱難。

夏曉蘭從HK回來,是要往商都跑。

6月,博物館的設計圖刊登在《Domus》期刊上。

7月,終于輪到《A+U》的出刊。

接連兩本頂級期刊的力推,《Domus》出刊後醞釀發酵了一個月,夏曉蘭的名字,從紐約建築圈一路蔓延,被建築圈的人得知。

或者不僅是建築圈。

她在紐約法院和麗薩打官司的熱度還未完全消退呢!

兩本頂級期刊的報道,也是對她實力的認可。

《Domus》期間的記者,說她是一個:

“有天賦并且還很努力的年輕建築師,對建築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力。”

《A+U》用語更誇張些,稱她是未來的亞洲建築之星。

“她的設計兼顧了藝術和商業……”

日本雜志就是這樣耿直。

這是日本人的秉性,對有本事的人,他們是真的佩服。

佩服之外才是學習,然後争取超越。

在對待夏曉蘭時,《A+U》并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詞——如果換了泡菜國,大概一邊誇,一邊考證夏曉蘭是否有泡菜國血統吧!

兩本期刊變着花樣誇她,AIA協會也正式對自己的“不謹慎”做出道歉,非常嚴肅的表示AIA協會的某些評選機制還存在着漏洞,如果他們更謹慎一點,根本不會有麗薩冒認劇院設計的事情出現。

自然也不會有夏曉蘭被取消超新星評選資格的事。

“她本來有機會獲得首屆‘AIA超新星建築師’獎,我們很遺憾……令人慶幸的是,這并未影響她繼續創造出優秀的作品,AIA的大門永遠朝着她敞開,我們歡迎她明年參加超新星建築師評選,如果她得獎,她會打破今年‘超新星建築師’獲獎者的記錄,明年,她也隻有23歲……”

首屆“AIA超新星建築師”得主比較倒黴,夏曉蘭今年被取消了評選資格,因為一系列事,名氣比對方大多了。

更叫對方郁悶的是,夏曉蘭如果明年再參加“超新星建築師”後拿獎,也特麼隻有23歲,又把他給碾壓了!

出名要趁早!

這一句話在任何行業都适用。

不可否認有一些人是大器晚成,但更多人,在年輕時就被劃出了分水嶺。

出名的越早,越能掌握更多資源。

同樣是建築師,客戶就是願意去找有名氣的,特别是不差錢的客戶!

一般建築師,是自己要去找項目做。

有名的建築師,是項目堆在面前,可供自己挑挑揀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