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一人,倒了杯水,想待在外頭,卻不習慣。
幹脆回到辦公室裡,忙自己的事。
與此同時。
芙蓉衣巷的徐家彙店和南京西路店門口,早已排起了長隊。
那人多的,連門口健美操表演的場地都被占了。
楊落雁在店裡,緊鑼密鼓地進行着最後的檢查工作。
看着外頭那烏泱泱的人群,她忽然就體會到了吳遠所說的那句‘每逢大事有靜氣’的心境了。
這次籌備了這麼久,無論如何都比上回總店準備得更充分。
所以,該來的總會來。
是時候,檢驗這段日子以來的成果了。
吉時一到。
三店幾乎同一時間,開門迎客。
兩家新店連第一波健美操表演都省了,店裡就擠滿了人。
每個店三名店員,除了一名北崗來的,其他兩名都是上海本地招的。
圖的就是會說上海話,更好地為上海本地人服務。
眼看着店裡挪不動步子了,楊落雁連忙安排人站在門口限流,确保出一個進一個。
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到另外兩家店,視察情況。
好在總店的客流隻比平時多一些,而負責徐家彙門店的顧媛,老成持重,早注意到客流量大的問題。
除了楊落雁這個老闆,同時奔波于三家芙蓉衣巷門店之間,還有另一個人。
她就是新民晚報的記者梁洛。
這段日子,梁記者在楊落雁、健美褲身上,着實掙了不少的外快,也撈了不少獎金。
甚至幾度獲得了主編的點名表揚。
她自然不會輕易放過芙蓉衣巷、楊落雁相關的話題。
這些話題,都有讨論度,屬于絕對的熱點話題。
随随便便整篇文章,就能占據個二等版面,帶動報紙的銷量。
所以她對于芙蓉衣巷的火爆程度,是有一定預期的。
饒是如此,三家門店跑下來,她也發現,自己的預期太保守了。
回到報社沉下心來,想寫篇随便點的報道,又覺得難以盡如人意。
于是梁洛開始回想起,楊落雁第一次找上自己的情形。
那時候,她還像個标準的外鄉女人。
舉手投足之間,還不那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