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10頁)

  當然,這裡的現金流充沛,是建立在阿爾法投資公司的本次投機計劃能夠成功的基礎之上。

  到那時,不僅阿爾法的現金流規模膨脹,而且吳遠有把握,撬動顔如卿手裡的部分現金流,絲毫不輸于陳老闆的浙商圈子。

  陳江河倆眼頓時瞪大,片刻後,才恢複如常道:“看來吳老闆的資本雄厚,非常人能比。”

第791章

商人的邊界感,拿捏死死的

  對于陳江河這個浙商老闆,吳遠是句句沒提勸,卻句句都在勸。

  當然他也沒指望,僅靠着自己的三言兩語,能把浙商資本全都排除在北崗之外。

  資本向來都是逐利的,隻要有利可圖,就根本攔不住。

  上輩子,也是在2000年以後,浙商大舉進入北崗,拿下了很多大基建、大工程,投資辦廠,炒地皮,炒房價……

  隻是那時候,早已不是以陳江河為首了。

  不過吳遠的三言兩語,陳江河還是聽進去了。

  雖然他不覺着,吳遠的資本實力,會比自己更加雄厚。

  但吳遠對于家居港的理解,那的确不是自己所能比拟的。

  隔行如隔山,這是老話。

  老話有老話的道理。

  更何況,吳遠所提到的服裝行業的機遇,不僅體現在外貿上,而且體現在國内市場的深耕和發展。

  自家倆口子攢的那些家底,用在壯大服裝産業上,的确是更好的選擇。

  起碼比投在家居港這個項目上強。

  言盡于此。

  陳江河便起身告辭。

  即便吳遠一再表示食堂已經準備好了薄酒淡菜。

  送走陳江河,吳遠回到辦公室,果斷就給縣政府辦打去了電話。

  接到電話的徐縣長,二話沒說,直接驅車過來盼盼家具廠,面談。

  于是,原準備給陳江河的薄酒淡菜,就便宜了徐縣長。

  家具廠食堂包間裡。

  吳遠和徐縣長相對而坐。

  倆人面前擺着四菜一湯和一壺二兩的茅台小酒。

  看起來簡簡單單,但四菜一湯其實沒一道是簡單的。

  範大廚之前為梨園村小學剪彩店裡準備的菜單,如今都憋着勁地體現在這頓飯上了。

  經由運河上捎來的海鮮、河鮮,經由範大廚的調制之後,既保留了原生态的鮮美,又加入了北崗特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