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事無巨細。
全然不像蔺苗苗這個老油條,真就跟自家人似的。
至于黃茉莉。
雖說是第二回年關過來了,但依舊止不住姐夫長、姐夫短的。
湊在吳遠身邊。
隻有在弟弟黃海洋帶着許慧琴過來的片刻,才端起乃姐的風範,矜持兩句。
黃海洋帶着許慧琴過來,自然是有事相商。
否則倆個相戀正熱的年輕人,巴不得找個沒人的地方,悄咪咪地互嘗口水。
不問世事。
但沒辦法。
許慧琴年前帶回來的麻鴨蛋,經過一個年關的孵化,大部分都有了動靜。
這個許慧琴作為技術員,每天都會抽檢光照。
也正因如此,村裡人上門問詢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順帶着就聊起了麻鴨苗的供應問題。
許慧琴搞技術的,對此是毫無主張,就把問題推給了黃海洋。
畢竟黃海洋是最終的收購方。
黃海洋倒是掌握着市場需求,也知道村裡的這點飼養量,自己完全能夠吃得下。
但村裡辦事怎麼個章程,他一個城裡孩子又哪裡懂?
生怕弄出個岔子,不好收拾。
問到許慧琴大伯老許頭那,老許頭未曾開口,就先問:“你姐夫怎麼說?”
黃海洋這才一扭頭,載着許慧琴就來問姐夫吳遠。
吳遠手裡頭的紫檀木珠子摩挲不停,随口道:“這個好辦,麻鴨飼養是爹,也就是你大姨父主持的。”
“你找他一起,趁這幾天功夫,把想要飼養麻鴨的農戶需求彙總一下,走統一采購,由慧琴這邊統一孵化,确保孵化成活率。”
倆人豁然開朗。
畢竟這事不難,關鍵是要找到對口的人,才方便跟村裡的人打招呼。
吳遠說到這裡,又叮囑了慧琴一句道:“到時你也跟着,彙總前,跟大家夥說明一下情況。具體是指不同飼養規模,對應的各種成本情況。”
“讓大夥心裡有個數,不要盲目上規模。到後頭舍不得投入,麻鴨出欄時間達不到要求。”
許慧琴重重地點頭:“嗯,吳老闆,那我們去找老支書了。”
倆人走到院外。
黃海洋就睿智地提醒道:“叫什麼老支書,将來你要跟我一樣叫大姨父的!”
許慧琴俏臉一紅:“将來是将來,現在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