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着,他看向秦羽問道:“驸馬,你以為如何?”
秦羽點點頭,認同道:“我同意,目前科舉制确實短時間内無法滿足大魏官吏即将出現的空缺,推遲試行完全可以,不過還是先要将消息放出去,籠絡一下天下讀書人的心。”
魏皇眉梢微皺,問道:“那你認為,消息該如何放出去才好?”
一衆肱骨亦是看向秦羽。
秦羽緩緩道:“可以這樣,張貼皇榜,大魏土地改革完成之日,便是大魏廢察舉立科舉之時。”
“土地改革原本就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深得百姓之心,若是再将這個消息放出去,那天下讀書人都會站在朝廷這邊。”
“有了百姓和天下讀書人的支持,我們再以雷霆手段整頓吏治,推進土地改革,将會順利的多,畢竟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羽感覺,治國理民,歸根結底就一句話“以民為本”。
隻要做到以民為本,得到百姓的支持,那很多政策推行起來将會順利的多,人民群衆的力量是無窮的。
魏皇聽着,認同的點了點頭,“有理,驸馬此言甚是有理,這确實是我大魏改革路上的一記良藥,朕準了。”
秦羽這建議提的非常好。
雖然先不推行,但可以将百姓和讀書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這個時代讀書人的口誅筆伐,還是非常厲害的。
張子安衆人聽後,亦是表示認同。
秦羽的想法一般都是非常成熟,拿起來就可以直接用的。
自從秦羽參政以後,三省六部大員們的壓力,着實減輕了不少。
一般不好處理的大事,直接找驸馬爺就可以。
頓了頓。
魏皇繼續道:“恢複科舉制的事,就讨論到這,肅清吏治之後出現的缺吏現象,咱們已經解決。”
“今日咱們再說說關于土地改革後,有關徭役和賦稅的問題。”
聽聞此話。
衆人皆是嚴肅起面容。
古往今來,徭役賦稅都是朝廷内逃脫不了的話題。
苛捐雜稅,沉重的徭役賦稅,永遠是壓在百姓們肩膀上的一座大山,也是曆朝曆代農民起義的原因。
如果能吃得飽穿得暖,誰願意起義?
如果不是遭受着不能忍受的壓迫,誰願意起義?
不過好在殿中這些人大魏上位者們,對于減輕百姓們的徭役賦稅,有着共同的認知。
張子安看向魏皇,緩緩道:“陛下,老臣以為肅清地方吏治這方面,還有一點需要平衡一下。”
見張子安說話,衆人皆是向他望了過去。
魏皇點點頭,“張愛卿但說無妨。”
張子安應聲道:“老臣以為,今後州郡一級,要将軍政大權分開,然後對州郡将軍,刺史和太守實行論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