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2頁)

  隻剩兩葉扁舟,在河心對談。

  “今日前來,我專程帶了一份大禮給鄭公……”

  馮蘊說着,回頭望向另一條船上的侯準。琲

  “這位侯将軍,鄭公可還記得?”

  鄭壽山知道侯準,從将軍到山匪,再投靠馮蘊。

  但二人之前沒有正面打過交道,他不知馮蘊為何要提及。

  “王妃仁德,竟讓南齊英雄,為你運煤……”

  馮蘊莞爾,“沒錯,侯将軍便是上次運煤到楚州,遭遇山匪劫道的人。”

  她将一個木匣子從船側雙手遞上。

  “這是侯将軍從劫道的山匪身上搜到的,還請鄭公過目。”琲

  鄭壽山心下微微繃緊。

  煤球被劫,他懷疑過李宗訓,也懷疑過馮蘊。

  其實都有嫌疑。

  然而,一是沒有實證,二是李宗訓事後許了他許多好處,馮蘊也把煤球填補上了,他沒有受到實際的損害,也就不再追究。

  不成想,馮蘊手上居然握着李宗訓的把柄。

  “幾個邺城軍腰牌,還有李宗訓的親筆手令。鄭公看看,對是不對?”

  鄭壽山逐字逐句的看。琲

  一個字一個字的拆。

  手令上,李宗訓安排了劫煤,細節到将貨物換成石頭,澆上墨汁。甚至還寫了目的——不讓鄭壽山搭上馮蘊,以免他左右搖擺。也借機離間鄭壽山與西京朝廷的關系,讓他從此回不了頭,隻能跟邺城朝廷捆綁在一起。

  “可恨。”鄭壽山拳頭一握,咬牙切齒。

  他可以斷定,手令是李宗訓的字迹。

  “這老兒竟把老夫玩弄于股掌之中,還反咬一口,說劫煤一事,是王妃歹計……”

  馮蘊見他信了,心下的大石頭,當即落定。

  在并州,她模仿裴獗的筆迹,沒有被人發現。琲

  因此,在決定策反鄭壽山的時候,她就早早開始準備了……

  西京朝廷裡,存有大量李宗訓手書的公文,她輕易便将公文借閱出來,很是苦練了一些時日……

  終于派上了用場。

  以假亂真,她并沒有半點心虛,反過來替鄭壽山扼腕歎息。

  “鄭公在中京事變後,率先響應邺城,扶李氏父女于微末,如此大恩,李宗訓不僅不心存感激,反而處處算計……唉!”

  她說着,看鄭壽山老臉鐵青,又歎息道:

  “可能鄭公會認為,我今日是來挑撥你們關系的……我承認,我确實是來挑撥的……因為我和大王都十分看重鄭公的為人品性,不忍你受李賊裹挾,一不小心成了千古罪人。”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