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蘊也跟着笑,“要的啊。”
又有人說:“我手腳勤快,你看要不要我?一天管兩頓飯就好。”
馮蘊表情沒有什麼變化,認真想了想,看着眼前累得淌大汗的工匠和工人,說道:“那從明日開始,在農具坊上工的,一天都管兩頓飯。”
大家沒有想到馮蘊會如此大方。
正要道謝,就聽馮蘊道:
“但工期至少要提前十日。”
大家面面相觑,果然沒有白吃的飯。
馮蘊道:“眼看就要中秋了,加把勁把農具造出來,秋播完,再騰出手來把各家的屋子都修繕一下,好過冬。大人不怕凍,就怕孩子遭罪……”
花溪村裡的大多農舍都很破舊。
眼下的時節還好,一入冬就不耐寒了。
衆人看裡正娘子想得這麼周到,紛紛應下。
“行,十天就十天,我們都聽裡正娘子的。”
馮蘊叫邢大郎來,記下人數,再吩咐竈上安排工人的夥食。
邢丙的大兒子,目前在農具坊裡,專門負責案牍文書,每天有三十個大錢,一點不比下苦力的工人少,他學習起來更用功,幹活也更賣力。
這可急壞了阿樓。
他身子骨其實沒有大好,臉上的瘀青都沒有散盡,但十四歲的副管事能寫會算,人又機靈,他再也躺不住了,拄着拐杖到馮蘊面前,就請求複工。
“小人每日在榻上白吃飯,比下地幹活還要難受,身上就像長了虱子似的。”
馮蘊怎會不知他那點心思,隻吩咐一句量力而行便罷了。
阿樓笑眯眯地應下。
農具坊裡一陣歡呼。
馮蘊看到這場景,又想到了雲川的石墨。
有了石墨就可以制成石炭,她就可以在房裡置一個地龍。
等冬天來的時候,便不會怕受凍。
馮蘊很怕冷,以前冬天最愛将冰冷的雙腳伸到裴獗的懷裡。他也不嫌,常會拿過來把玩一番,再為她暖腳,便是那個斯文敗類蕭三郎也知道她有這個習慣……
于是,當蕭三痛恨她時,便将她丢到了齊宮裡最冷的西配殿,非得讓她受盡百般苦楚不可……
冷宮裡那刺骨的寒意,單是想一想,她就忍不住哆嗦。
“這個冬天得搞到好的炭!”
最好,在花溪村開一個石炭坊,賺大錢。
要是雲川的石墨能運出來,與淳于焰能好好合作,便不愁了。
“女郎快看。”小滿的聲音拉回了馮蘊的神思。
她道:“那邊來了一輛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