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3頁)

  從小到大,他執着權柄,名門貴胄的雅緻清貴不過表象,他一心想的是為父母報仇,沒有所謂的兒女情長。

  馮瑩如此,馮蘊亦是如此。

  婦人于他而言,是裝點之用,不是必需之物。

  要說有什麼不同,她比馮瑩更好看,更合他的心意,也更讓他放不下……

  相處那幾年,他去馮瑩宮中屈指可數,卻雷打不動的每月去她宮中兩次。

  一次月中,一次月末。

  他不是重欲的人。

  朝野上下都說皇帝勤勉政務,從不耽于美色,可天知道他有多少次走到玉昭宮外,又克制自己掉頭離開。

  他也會沉迷的。無比沉迷。

  要不然,又怎會給馮瑩下藥,讓她不能誕下子嗣,一輩子都做不成母親?

  為的不就是保她母憑子貴,榮祿加身嗎?

  沒有人知道他有多麼渴望月中和月末的到來,宿在她房裡的日子如同過節,沒有人知道擁她入懷與她暗夜糾纏他有多麼滿足。

  隻是理智不容許他沉迷罷了。

  溫柔鄉,英雄冢。

  她是毒藥,會讓人上瘾,沾上她便戒不了,恨不得掏出心給她,匍匐在她裙裾下,隻為看她一展歡顔……

  如果他是尋常丈夫,可以如此。

  可他是皇帝!

  天定、延平兩位皇帝,都因貪圖享樂丢了江山。

  昏君做的事,他不可以!

  他不允許多年的汲汲營營,毀于一旦。

  馮蘊剛死那時候,他心裡甚至隐隐有一絲慶幸——世上再沒有人可以左右他的情緒了。而且她的死,引來了裴獗,讓他反敗為勝,扭轉了戰局,也從此扭轉了南北局勢,成就了一代仁君的不世偉業,足可彪炳千秋。

  可随着馮蘊死去的日子變得漫長,他早已變得鈍感和麻木的情感慢慢複蘇,思念她會疼痛,甚至會變得恐慌……

  馮蘊死後一個月。

  他為她辦了隆重的喪禮。

  以“大齊昭烈皇後”的名義為她下葬,将她的死因以“敵軍攻城,皇後殉節”寫入史書,并将她的靈柩挪入他的帝陵,想與她死後合葬,同時冊立了他們的兒子為皇太子。

  等他死後,他為之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江山,全都屬于他們的兒子。

  靈柩挪到地宮那天,他啟棺看了她。

  他以為看到如花美眷變成腐屍爛肉後,便不會再有執念。

  不料竟會痛不欲生,當場崩潰,從此陷入夢魇。

  她下葬時,棺椁和地宮裡擺滿了陪葬物,很多都是他後來追加的,蕭榕玩笑說,他恨不得把江山都送入她墳裡……

  天子敬重嫡妻,他得了無數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