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蔣先生确實是守陵人?”吳道明想不到吳楚山人竟滿口承認,自己鬧個措手不及。
“不錯,他正是守陵人。”吳楚山人點頭道。
“山人,請恕吳某無禮,吳某不明白這卧龍谷中會有什麼陵?據我所知,這一帶自古以來并沒有帝王陵寝啊。”吳道明由衷的說道,自己對吳楚山人的坦誠頗有好感,嘴裡也改口直接稱作山人了。
“先生所言不假,黃山以南的這一代并無帝王之陵寝。”吳楚山人說道。
“既如此,守的是什麼陵呢?”吳道明不解道。
“空陵。”吳楚山人笑道。
第二十五章
“吳某愚鈍,實在是不明白。”這回吳道明真的是糊塗了。
吳楚山人微笑道:“此刻夕陽已經落山,不如我們移步林下,月冷風清,盤膝小酌,如何?”說罷帶頭走出草屋。
樟樹林下菜地旁,有一塊扁平的大圓石,石下正好撂着兩塊坐人的卵石。蔣老二已經擺放好了一壺酒和一盤贛北特産火烤山鼠幹,一股奇特的肉香飄散在山谷中。
吳道明鼻子嗅了嗅,贊道:“此香直沁肺腑,想不到中原也有此美味啊。”
“粵人善食野味,谷中無甚招待,卧龍谷中的山鼠專食各類昆蟲,都是蔣老二捕捉而來,冬食活鼠,夏食鼠幹,營養十分豐富,請不必客氣。”吳楚山人介紹說。
吳道明伸手撕下一塊冒着熱氣的白絲絲的熟肉,塞進了嘴裡,細細品嘗着。
“唔,果然味甜肉滑,嶺南民間言其‘吃一鼠,當三雞’,吳某真是大飽口福啊。”吳道明邊吃着贊不絕口。
此刻谷中林鳥歸巢,月上東山,清涼如水,吳道明一面與吳楚山人對飲,一面盤算着怎樣進一步打探谷中的秘密。
吳楚山人放下酒杯,微微一笑,開口說道:“吳先生若有疑問,可以直言了。”
“多謝,請問山人所說的守空陵是什麼意思?”吳道明問道。
吳楚山人緩緩說道:“元朝末年,贛北鄱陽湖大戰,最終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奠定了明朝開國基礎,實際上這是一次風水上的較量,我想此事内中隐情吳先生應該有耳聞吧。”
“山人莫非指的是‘太極暈’戰勝‘雙鳳朝陽’吧?”吳道明思索道。
“嶺南吳道明果然是見多識廣,正是此番風水較量,朱元璋占了上風,開創了有明一代,至1644年清兵入關,共計276年。而當時策劃這一場風水大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軍師劉伯溫。”吳楚山人說道。
“嗯,青田劉伯溫堪稱一代堪與宗師。”吳道明點頭稱是。
“可是劉伯溫早已看出朱元璋此人心術不正,‘鳥盡弓藏’,自己晚年必遭其毒殺,因此就留了個心眼,保留了一處可以克制朱元璋的風水龍穴,以伺報複。”吳楚山人解釋道。
“你說的是太極陰暈麼?”吳道明插話道。
“不錯,正是用以克制鄱陽湖邊朱元璋母親所葬太極陽暈的太極陰暈。”吳楚山人點頭道。
“太極陰暈就在這卧龍谷中?”吳道明血往上湧,興奮莫名。
吳楚山人默默看在了眼裡。
吳楚山人繼續說道:“劉伯溫派了幾名武功高強的青田家鄉子弟來此卧龍谷中,看守太極陰暈,此事極少人知道。這些青田子弟從此後就與家人斷了音訊,再也沒有回去浙東老家了,青田的親人都以為他們早已陣亡,家鄉甚至都給立了衣冠冢。世事如雲煙,轉眼已經過去600餘年了,如今守陵人的後代就隻剩下蔣老二一個人了,仍在默默無聞的保守着這個秘密。”
吳道明沉默了,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他不由得對蔣老二有些心生敬意了。
“難道說,就一直得那麼守下去嗎?”吳道明問道。
“不,直到有人帶來信物的那一天為止,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已經等了足足有600年了。”吳楚山人歎道。
“什麼信物?”吳道明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