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10頁)

  吳道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師父至死不忘的情人白女士竟然就是老陰婆的師父白婆婆……

  “他倆既然如此相愛,為什麼不能終成眷屬呢?”吳道明不解的問道。

  老陰婆看了他一眼,說道:“古仙沒有對你說過麼?道不同不相為謀。”

  師父向來忌諱提到白女士,所以自己所之甚少,也不敢多問。

  “白素貞現在哪兒?”吳道明說道,明月已經由老陰婆醫治了,沈菜花已死,他明白,找到白女士也無甚必要了,但還是忍不住地要問一聲。

  老陰婆瞥了他一眼,沒有回答,轉臉對寒生說道:“你不知道郭璞的事情,說明這把尺子為你祖先偶然所得,現在應該物歸原主了。”

  “物歸原主?我不明白。”寒生疑惑不解。

  “這尺乃是郭璞之物,祝由之寶,已經失傳1400年了。”老陰婆說道。

  “郭公葬尺!”吳道明聞言大驚失色。

  “什麼郭公葬尺?”寒生不解的問道,對曆史方面的東西,他實在是所知有限,蓋因當時中學讀的曆史課本裡隻有幾次農民大起義,民間舊書也都被焚毀了,人們知識普遍貧乏。

  吳道明解釋道:“郭璞有一把陰陽尺,據說十分的詭異,與《葬經》合用,不但可量度陰陽,而且還能解鬼氣,破祝由,後人稱之為‘郭公葬尺’。西晉末年,荊州将軍王敦欲謀反,請郭璞蔔筮吉兇,郭璞告訴他‘無成’,王敦又問若起事的話,自己能夠活多久?郭答,‘明公起事,必禍不久。若住武昌,壽不可測。’告訴他不可以起兵造反,方可命久。王敦大怒,問道,‘卿壽幾何?’,郭璞算了下自己的命,說道,‘命盡今日日中。’果然盛怒之下的王敦當天就把他殺了。”

  寒生聽得津津有味兒,忙問道:“後來呢?”

  吳道明接着道:“郭璞死後,王敦起事後兩個月不到戰敗憤惋而死,都被郭璞說中了。”

  “易術真的是神奇啊。”寒生感慨不已。

  吳道明笑笑,道:“後人懷疑的也不少,如明朝的大畫家沈周在其《詠風水》一詩中寫道,‘氣散風沖哪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今猶信葬書。’郭璞死後埋骨何處,至今仍是個謎,自此,那把世人觊觎的‘郭公葬尺’也一同下落不明了。”

  寒生到此時,方才醒悟過來,靈古洞前千年古墓的主人,那具長滿白毛的屍體原來不是泛泛之輩,竟然可能就是郭璞本人!西晉在三國之後,郭璞得到了那本華佗的《青囊經》,并未流傳于世,而是與‘郭公葬尺’同穴陪葬在了一起。

  “好了,寒生你已經知道了這把陰陽尺的來曆,我就收下了,作為報答,今天奶奶就放你們一條生路,不吃你的腦子了,你們可以走了。”老陰婆大方的說道。

  寒生清澈的目光看着老陰婆,平靜的說道:“不,陰陽尺是我祖輩傳下來的,我不能給你,還有,明月是否留下,我們都要尊重她本人的意願。”

  老陰婆一聽,頓時發出一連串陰栗的怪笑:“憑什麼?就憑你們兩個?一個武功低微,一個根本就不識武功,奶奶是心情好,才放你們一馬,不要不識擡舉。”

  吳道明一看要壞事,連忙拽了一下寒生,并對老陰婆說道:“前輩,看在你師父和我師父的份上,我們也不與你計較了,陰陽尺暫且寄存在你這兒,但是明月的事情,香港是個法制社會,她已經超過十八歲,完全可以決定自己的去留,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她本人的意願才是。”他想自己來個不卑不亢的折中,待出去脫離了危險以後再設法讨回陰陽尺。

  “你們去吧,明月不會跟你們走的。”老陰婆不耐煩地說道。

  “我要跟他們走。”耳房門開了,一身藍印花布衣衫的明月走了出來……

第一百六十六章

  荊太極站在五樓房間的窗口前,認出來進入客家寮的一行人中的寒生,終于等到了,他心中一塊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寒生他們同先前那兩個嬰兒有什麼關系麼?荊太極努力的回憶着,他記起了前不久與孟祝祺前往南山村寒生家送紅頭文件,經過院子裡的時候,看見一個滿臉暗??的醜男懷中抱着一個皺皮嬰兒,會不會就是其中的一個呢?若是,自己搶先一步捉到他們,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接近寒生,也才創造了接近寒生下祝由散的機會。

  他想好便立刻行動起來,下樓來到了客家寮門外,昨晚那狼狗的屍體早已不見了,大概是被什麼人拖回去吃了,地下隐約留有一攤血漬。

  荊太極快步走進了那家熟食作坊,早上的活幹完了,工人們都已離去,隻剩下一個工頭模樣的人在做清潔。

  “你怎麼又來了?操作間不能随便進來的,出去!”那工頭認出來荊太極早上已經來過一次了。

  荊太極伸出手指擡至唇邊“噓”了一聲,然後落下手指一彈,一枚五元硬币“嗖”的一下疾射而出。那工頭還沒反應過來,胸口膻中穴已中镖,随即身子一軟,昏倒在地。

  荊太極拾起硬币在手心裡,然後蹑手蹑腳的爬上了二樓的夾層,夾層内黑咕隆咚的,彌散着一股菌類的氣味兒,他自褲袋裡輕輕摸出手電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