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上了年紀的河童,才能與人說話……”那個意念說道。
“上了年紀?”明月想着。
“500歲以上。”河童回答說道。
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股濃烈的刺鼻氣息從河童身上散發出來,如同魚蝦腐爛後散發的那種腥臭味兒。
“好臭啊。”明月脫口說道。
“自己聞着很香。”河童的意念得意的說道。
“河童,你想怎樣?”明月心中問道。
“世人都說桃花江是個美人窩,可是數百年來,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像你這樣俊美的媳婦。”河童喜滋滋道。
“哼,”明月心中鄙夷的想着,話鋒一轉問道,“秃頭老婦在哪兒?”
“你……你們知道秃頭老婦?”河童顯然吃了一驚。
“我們是特意來尋她的,也是秃頭老婦約我們來這山洞的。”明月如實的告訴河童道。
河童躊躇了片刻,道:“好吧,你們跟我來。”遂轉身向甬道深處走去,光着的腳闆踏在石地上,發出“呱唧呱唧”的聲音。
“它會帶我們見你嬸娘的。”明月撤回掌,對盧太官說道。
盧太官詫異的望着明月,來不及細問,趕緊爬起身來從地上撿起了火把,跟随着明月一同尾随着那“呱唧呱唧”的腳步聲朝洞深處走去。
洞内的甬道傾斜着向下伸展着,感覺到濕度也越發大了起來,走了大約半個時辰,其間換了兩束松枝,前面河童的腳步聲音終于停止住了,一扇天然的石門出現在了眼前,石門半開,上面镌刻着四個碩大的篆字。
明月卻不認得,遂問道:“盧先生,這門上寫的是什麼?”
盧太官定睛細瞧,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伏匿穴處!”他接着随口吟道,“薄暮雷電,歸何憂?劂嚴不奉,帝何求?伏匿穴處,爰何雲?”
明月仍舊不明白,目光疑惑的望着盧太官。
“此乃屈子《天問》中所明其志的詩句,‘伏匿’是隐居的意思,‘穴處’則為山洞,表明其希望長久的隐居在山洞之意。”盧太官解釋道。
“擊劍長吟,遙想賈生對策;落帆小憩,閑尋屈子書台。天問無聲,屈子當年留石鼓;舟行有幸,鲰生今日訪漁矶……來者何人?可有功名?”石門内突然傳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盧太官和明月俱是大吃一驚,聽口音,說話者乃是一耆老男子。
石門内一個巨大的石廳,地面上有個水潭,在火光的映照下,看得見水裡面有魚兒在遊動。石廳的一側有一個巨大的石棺,石棺壁上生滿了灰白色的青苔,棺内端坐着一個人,露出了光秃秃的腦袋瓜子。
待到近前,盧太官舉起了火把,看清了這是一個滿面皺紋的老頭,四方臉,耳大口闊,雙目已經失明,灰白的瞳仁,面無血色。
“請問前輩何人?晚生盧太官冒昧打擾了。”盧太官知道隐匿于此秘洞之内的必是世外高人。
“嗯,老夫乃官拜一品、大清長江水師提督、羞山吳家榜是也。”老頭搖晃着腦袋說道,聽得出雖是益陽本地口音,調子卻是古樸的很。
盧太官又是大吃一驚,顫抖着聲音問道:“你,你是鹹豐年間長江水師提督吳老太爺?”
“正是老夫,你是何人?”老頭理直氣壯的回答道。
“這……真的是老祖宗太爺啊,晚輩盧太官,是您老人家的後代子孫,原名吳太官。”盧太官本身是一具血屍,知道世間上什麼離奇的事兒都有可能發生,因此不再懷疑老者的身份了,忙跪地叩頭。
“吳太官,你可有功名在身?”吳老爺子嚴肅的問道。
“晚輩任職中國遠征軍38師中校團長。”盧太官恭恭敬敬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