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10頁)

  “下一個,金覺,滿族人,小喇嘛營子人,死于昭和六年,就是1932年了。”齊隊長小聲的念道。

  “這個人我也知道,是個教書先生,跟我來,就在山包頂上。”老獸醫招呼着民警們往山上走去。

  已經是淩晨時分了,涼風習習,遠處屯子裡偶爾傳出一兩聲狗叫,四下裡漆黑一片,人們都已經熟睡了。

  在老獸醫的帶領下,金覺的墳墓沒費多大勁兒便找到了,那座小土丘微微的隆出地面,若非老獸醫指認,根本不會想到那地下會有墳。

  墓穴很快的掘開了,露出來一口薄闆棺材,表面上也有一個圓窟窿,裡面積滿了泥土。

  “唉……也破棺而出了。”客家嬷嬷無奈的歎息道。

  棺材内翻了個底朝天,果然沒有屍骨,但是卻找到了一件随葬品,那是一個蠟封着的扁平油紙包。

  “是錢吧?”一名警察猜測說道。

  “不會的,金書匠窮的夠嗆,哪兒來的錢?”老獸醫搖了搖頭,輕蔑的回答道。

  齊隊長小心翼翼的揭開封蠟,輕輕的展開了油紙包,看到裡面包裹着一幅黃白色的絲織品,兩側黃絹為軸,中間則是絲質白絹有凸印暗紋的龍鳳圖案。展開後長約一米,寬三十公分,雖然顔色發舊略顯水漬,但上面的墨迹仍然清晰可辨,那是由滿漢以及蒙古三種文字寫成的,其中漢文是繁體字,齊隊長認不全,于是索性遞給了客家嬷嬷,他知道,台灣人是使用繁體字的。

  客家嬷嬷輕聲的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光緒二十八年正月初一日,欽密命鎮守河東将軍愛新覺羅?增廣:

  甲午、庚子兩經兵燹,四境瘡痍,遊民多聚為盜,山西黃河以東,散勇流落不盡還鄉,鐵路興工,遊民紛至,盜墓之風日盛,毀我大清國體,雖增兵剿捕,盜風迄未寝息,審度時勢,非除盜不足安民,别無弭盜清源之策。茲命迅即暗中查明地臍妖言真僞,随時密奏欽定。

  欽此”

  下面蓋着“敕命制寶”篆書珠砂方印一枚。

  “這是當年光緒皇帝給鎮守河東的将軍增廣的一封密敕,也就是聖旨了。”客家嬷嬷解釋說道。

  “這個姓金的教書匠怎麼會有這東西呢?”齊隊長詫異地說道。

  老獸醫想了想,開口道:“聽說金書匠的祖上曾在前清為官,不知為什麼後來家道中落了?另外,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一族,民國初年俺們這嘎達,有不少皇族都改姓金了。”

  “先不管它了,大家抓緊分頭往下進行。”齊隊長收起那件密敕,吩咐衆警察道。

  天亮前,亂葬崗上日僞時期的二十多座老墳都掘開了,仍舊沒有找到一具屍骨。

  他們都已經離開了……

  會議開始了,上官縣長首先開口說道:“溫局長,聽說昨天夜裡的行動并沒有發現‘人形蠕頭蠻’的蹤迹?”

  “是的,”溫局長清了清嗓子,彙報道,“行動組共掘開了日僞時期的二十來座老墳,發現全部都是空棺,沒有找到一塊屍骨,由此可見,這些成形的‘蠕頭蠻’早已經破棺而出了。”

  上官縣長沉吟了一會兒,疑惑地說道:“他們能去哪兒呢?本地的親屬以及屯子裡的人就沒人發覺麼?”

  “如果這些人返回到原來的生活圈子裡,肯定會引起轟動的,我想,他們一定是連夜離開了農安本地。”溫局長回答道。

  “那麼,從發育到成為‘人形蠕頭蠻’,總共需要多少年?”組織部長問道。

  客家嬷嬷接茬回答道:“一般來說,‘蠕頭蠻’發育成熟總共需要十到幾十年的時間,當然也不排除其中有些異變得快些,若是地氣充盈的話,最短的或許幾年就可以了。”她想起了李地火,那家夥在‘地臍’内發育,沒準兒所需時日更短呢。

  “這可麻煩了,這些‘人形蠕頭蠻’若是隐瞞曆史,不與家人聯系,獨自遠走高飛的話,可就難找了。”上官縣長為難地說道。

  “‘九一八’事變是在一九三一年,抗戰與内戰期間,人員流動得很厲害,沒準兒他們也許流竄到關内去了呢?當然也不排除會參加革命,解放後留在大城市甚至首都工作,有的甚至還在高級領導崗位上……”組織部長信口開河的說着。

  “你在說什麼?”邢書記嚴厲的目光制止了他。

  “對不起,邢書記,是我說走嘴了……”組織部長發覺自己的話有些說過頭了,緊忙連聲道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