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9頁)

  虛風道長接着話茬解釋說道:“‘九流之術’分為上中下九流,上九流是帝王、聖賢、隐士、官宦、員外、童仙、文人、武士和商賈;中九流為舉子、郎中、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則是師爺、衙役、升秤、媒婆、走卒、巫婆、盜、竊、娼。至于‘奇淫技巧’,就是說古時候的木工、鐵匠、裁縫等等行業的工匠了。”

  沈才華還是聽得稀裡糊塗。

  “哎呀,才,才華,‘祝由神功’裡面有沒有開……開鎖功啦?”嘟嘟在一旁着急的說道。

  沈才華望着鐵門之上的圓鎖孔沉思着,腦海中慢慢地浮現出了一種奇特的肢舞……于是他一隻手開始揉搓肚子,似乎是将腹中之氣往上趕,最終氣往上湧,糾結在了嗓子眼兒處,同時口中默默念叨着:“吊?u?v?w?x?y……?z?{?|??彎??……”

  他一邊不停地叨咕着,另一隻手則伸進了胳肢窩來回地搓着,由于很久都沒有洗澡了,身上積了一層泥垢,很方便的搓出了一個小小的泥垢球,抹在了鎖孔内,然後将嘴巴湊過去打了個氣嗝,噴于其上……

  沈才華自己并不知道,這乃是祝由神功第十一式“偷梁換柱”,端的是神機莫測,變化匪夷所思,可以針對不同的目标,随手以物易物的“小搬運”幻術,隻是不能持久。郭璞當年創制這一招式時,正值行于驿路之上,三伏天裡大汗淋漓,身上奇癢多垢,于是搓了個泥垢球,與路邊攤販偷偷調換了一文銅錢,買了杯水酒喝。

  “啪啦”一聲響,鐵門之鎖瞬間開啟,兩扇陰陽門向下翻轉,沈才華和有良正伏在鐵門之上,誰都未曾提防,一下子雙雙墜入漆黑的石洞之中,随即一股涼絲絲的白色迷霧湧出……

  客家嬷嬷大驚,急忙伸手去抓,但還是撲了個空。

  “小主人……”熊大海扒着洞沿兒,焦急地大聲呼喚着。

  虛風道長趕緊拿着手電筒往下照,但是因霧霭所阻,根本看不清洞内的情況。

  “小……小才華……”嘟嘟大叫一聲,縱身飛進了洞裡。

  就在大家驚慌忙亂之際,“砰”的一聲,鐵門又反彈了回來,重新牢牢地鎖死了。

  客家嬷嬷急切之下,運足了氣力一掌拍下,“咚”的一聲悶響,鐵門依舊紋絲不動。

  “或許這就是天意啊……”客家嬷嬷長歎一聲,緩緩轉過身來,雙目緊緊地盯着郭儒昌說道:“郭老爺子,老妪聽你說過,凡‘祝由神功’傳人可入地宮,且沒有危險,是麼?”

  郭儒昌點點頭,回答道:“祖上遺訓,斷然不會錯的。”

  “可是這洞深不見底,即使是不曾摔死,可人也上不來啊……”虛風道長詫異地說道。

  郭儒昌微微一笑道:“祝由傳人無需上來了。”

  “你此話何意?”客家嬷嬷驚道。

  “祖上遺訓說道,地宮之内另有秘道可返回地面,當年先祖郭璞就是布置好機關後,從那裡出去的。”郭儒昌解釋道。

  “唉,祖師爺機關算盡,真不愧為是古往今來的第一易學宗師啊……小才華天生異秉,乃是真正的祝由傳人,冥冥中自有天意,一千七百年了,終于遂了祖師爺的心願。罷了,我們回去了。”客家嬷嬷怅然長歎道。

  “恩人,大海願意在這兒守上一輩子,直到小主人回來。”熊大海剛毅的目光望着嬷嬷說道。

  “不必了,祖師爺早就安排好了,豈是我們所能料及的?”客家嬷嬷搖搖頭說道,“郭老爺子,地宮内的出口通往地面何處?”

  “據說是在永濟蒲州西永清院。”郭儒昌回答道。

  “你說蒲州西永清院麼?唐朝武則天時更名為普救寺,也就是西廂記中張生與崔莺莺相識的地方。”虛風道長驚訝地說道。

  “正是。”郭儒昌點頭道。

  “好,那我們就去普救寺等他們。”客家嬷嬷說道。

  “郭老爺子,你不想回地面上去麼?”虛風道長問郭儒昌道。

  “你們走吧,老夫壽數将盡,與大靈貓、鬼蝙蝠和癞頭鼋作伴也習慣了,況且兩百多年不見日光,出去雙目必盲。”郭儒昌幽幽說道。

  客家嬷嬷遂告辭,帶着熊大海與虛風道長按原路返回風陵寺,并一路直奔永濟普救寺而去。

  沈才華與有良自由落體般的墜下,還有吸子筒,一齊掉在了結實的蛛網上,彈了數下之後穩住了,黑暗中的兩人漸漸的緩過神兒來。

  “這是什麼?”有良摸着身下火柴棍般粗細的網狀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