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9頁)

  “好,我們撤。”唐老大将骷髅頭揣進了上衣口袋,然後吩咐道。

  “警察叔叔,你們……”有良大惑不解的望着他們。

  “小孩,警察叔叔沒空,你先在這裡睡會兒吧。”唐老大話未落音,早已一掌拍在了有良的後腦勺上,将其擊暈,軟綿綿的躺倒在了地上。

  唐家三少以灌木叢為掩護,貓着腰悄悄地向東面的來路上溜走,待離得遠了,他們才終于長松了一口氣,走出了豫西大峽谷後,回到了國道上,匆匆跳上那輛面包車,然後一路馬不停蹄的直奔京城而去。

第一百四十七章

  氣功是人們對古代導引吐納術的籠統稱呼,古人精于氣功之理,今人重名利而略氣理,尤其是興起于八十年代初期的全民氣功熱,漸漸的脫離了釋道儒傳統範疇,而是一味追求新奇的特異功能去了。

  釋道儒正宗吐納術,千變萬化不離其本源,即為“儒家執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

  賈屍冥的“先天氣功”是全真道派玄門正宗,而喬老爺的氣功則是“儒家功”,也有人稱之為“孔孟功”。

  儒家功的最大特點是将正常的社會生活、道德修養與練功融為一體,練功的目的也不像佛家、道家為了出世,而是更積極地入世和治國平天下。

  儒家功貌簡實則深邃,守靜心齋,坐忘心覺,孟轲把這種功法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存夜氣”,即是把人的午夜至平旦尚未與外界事物接交能量時的清明之氣存養起來。第二階段是思誠和養浩然之氣,思誠就是悟道,至于養浩然之氣,即是一種“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的宇宙元氣。

  “哈哈哈……”喬老爺爽朗的連笑數聲,然後撚須莞爾道:“黃帝内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天積氣,地積形,人積氣以成形,唯氣在則形存,氣散則形亡。’賈道長,不知你對此看法如何?”

  賈道長鼻子哼了聲,緩緩說道:“喬老爺莫非是要與貧道論道麼?”

  喬老爺嘿嘿道:“不錯,先理論後實踐,喬老爺今天想要證實一個事實,那就是儒家功遠勝釋道兩家。”

  賈道長不屑地望着他,沒有吭氣。

  “孔子認為,天地間浩然正氣乃是宇宙萬物生生化化之根本,人學氣數為何?《禮記?大學》中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所以,儒家習氣為入世,為國家,為百姓,善莫大焉。而道家呢?學氣卻為的是出世,隻求自己解脫,不理人間疾苦,無關乎芸芸衆生,胸無大志。即便是道家功,也無非是模仿一些動物行吐納之術,比如‘胎息功’,便是源于仿生龜息或嬰兒,‘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其實不就是潛呼吸麼,簡直就是小兒科,哈哈哈……”喬老爺侃侃而談,吐沫星子亂飛,最後竟狂妄的大笑了起來。

  其實喬老爺說的倒沒錯,老莊在《道德經》說道,“虛其心,實其腹,專氣緻柔,能歸嬰兒乎。”道教循之,創胎息法,方有正一、全真兩大派。

  賈道長聞言冷笑了兩聲,說了句:“腐儒。”

  喬老爺見對方無話可答,于是便自行宣布道:“曆史将會記住這一刻,全真派賈屍冥論氣理輸于中原儒家功掌門喬老爺。”

  此刻,賈道長與客家嬷嬷以及宋地翁才知道,這位京城來的喬老爺原來是儒家功的掌門人。

  “好啦,現在讓我們看一下儒家功是如何勝過道家全真派‘先天氣功’的,賈道長,出招吧……”喬老爺倒背着手,目光望着賈道長,一臉輕松地說道。

  賈道長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狂妄的人,不由得勃然大怒,但他畢竟是老江湖了,知道此人雖外表癫狂,目中無人,但也許是故意用來麻痹自己的,切不可不防。他目光四下裡一瞥,發現了沈才華拉着妮子的手自灌木叢裡鑽出來,遂放下心來。

  衆目睽睽之下,賈道長運起“先天氣功”,但見衣袂飄飄,身形飄逸,一掌朝着丈許開外的喬老爺隔空拍出,因不知其底細,所以隻用了三四成功力,一探虛實。

  全真氣功果然頗具仙風道骨,洋溢空靈之态,宋地翁心中啧啧贊道。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喬老爺兩腿并立,面色莊嚴的吟道,同時左手擎天,右手按地,造型如同文革時期的紅衛兵似的,嘴裡仍繼續念着,“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宋地翁在一旁聽着覺得不是味兒,這喬老爺與賈屍冥過招怎麼還念起文天祥的《正氣歌》來了……

  面對着淩空襲來的一股罡氣,喬老爺不慌不忙的将右手一擡,左手抱圓,身子以右足為軸旋轉了起來,“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朗朗的《正氣歌》聲中,輕松地化解了賈道長的這一掌。

  “好功夫!”宋地翁驚訝之餘,由衷的喝彩道。

  賈屍冥吃了一驚,這喬老爺的儒家功竟然如此邪門,一兩個造型,四五句古詩便将自己的玄門罡氣消弭于無形。

  客家嬷嬷站在水潭邊也兀自納悶,那一掌的罡氣跑到哪裡去了?

  “嬷嬷師父,她就是墨墨。”沈才華拉着妮子走到了水潭邊,對客家嬷嬷開心的說道。

  “她這是……”客家嬷嬷看出了妮子精神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