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3頁)

  “肯定是從不刷牙。”有人在遠處小聲嘀咕着。

  “屍體生前雙眼已盲,頸部肌肉粗壯結實有力異于常人,看來五千年前的古人生理結構與現代人還是有差異的。咦,這是什麼……”佘教授從屍體嘴裡拽出一條粉紅色的細管子,那其實是儒頭蠻的産卵器。

  “瞧,這發現太驚人了,”配音員的聲音已然有些顫抖,“中華民族的先人口中已經進化出了一根肉色的吸管,在當時生産力極度低下、生活用具匮乏的年代,有了這根管子該是多麼的方便啊。喝水飲湯甚至于吃奶都用得着,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隻有在炎黃子孫的祖先身上才能見到的器官,足以體現了種族的優良特徵,正如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所說的那樣,‘中華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這像是一根産卵器……”佘教授嘴裡嘟囔着。

  “什麼?産卵器!”配音員驚呼道,“怎麼可能,我們的祖先竟然會是……蟲子?”

  佘教授哼了一聲,除去白手套轉身走出了臨時屋子,其他的專家接着繼續考古工作。

  “什麼風後遺體,盡是胡扯蛋,不過是一隻儒頭蠻而已。”佘教授站在外面嘀咕着,涼風拂面頭腦清醒了不少。

  風陵渡鎮郭家老宅,秦書記和有财兄弟倆坐在桌旁等候着現場發掘的消息,大家心中明鏡似的,那是一隻空棺。不久傳來了消息,開棺後發現了五千年前風後的遺體,而且保存完好,絲毫沒有腐爛,就像是睡熟了一般,現在整個發掘現場已經是歡騰一片。

  秦書記三人面面相觑,這怎麼可能呢?

  “走,我們去現場看看。”秦書記一擺手說道。

  負責警戒的都是縣局公安幹警,見到是秦書記等人便即刻放行,進入到臨時工棚内,果然看見石棺内躺着個白發蒼蒼的古樸老人。

  兩名專家正拽着那根粉紅色的吸管測量尺寸,四周的人們都大惑不解,這究竟是個什麼器官呢?

  “事實再次證明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正确,”配音員仍在繼續的解說着,“人類最早是由海洋中的單細胞生物、魚類、兩栖動物再到哺乳類動物逐漸演變而來的,風後遺體口腔中的吸管說明了進化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他是儒頭蠻!”郭有财突然大叫了起來,吓了衆人一跳。

  “你是誰?考古發掘現場不得大聲喧嘩。”國家文物局的領導氣忿的訓斥道。

  “他是風陵渡鎮的郭鎮長。”有人告訴說。

  “沒錯,這是會吐泡泡的儒頭蠻,我在風陵寺見過的,那個假了空和尚名叫李地火,嘴裡也有同樣的吸管。”郭有财分辯道。

  “有财不要胡說。”秦書記趕緊怼咕下他。

  “不錯,是儒頭蠻,我也見過。”有富在一旁鄭重其事的說道,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功臣,他不能罔顧事實,再隐瞞欺騙下去了。有關郭二喜無辜受害的事情已經折磨了他六年,為了哥哥和秦書記,他強忍着不說,但心靈卻無時無刻的不倍受煎熬,尤其是遇見郭二喜遺孀和衣不蔽體的孩子時,那種愧疚感令他無地自容。

  “六年前,在風陵寺,就是住持一渡法師遭人暗害後不久,我和郭鎮長在現場調查的時候碰上了儒頭蠻,他的名字叫李地火,就是用嘴裡的吸管吐出大氣泡,裡面有很多小儒頭蠻精蟲,我倆都中了毒,幸虧被一個名叫客家嬷嬷的南方人以内功治愈了,否則也活不到今天。”有富回憶着說道。

  “郭有富,你說風陵寺的老和尚是被謀殺的?”在場的縣公安局長吃驚的問道。

  “不錯,他是被費道長開槍打死的,費道長是宋地翁的徒弟,都是京城那位首長的下屬。”有富決定将過去的事情和盤托出。

  “有富,不要再講下去了!”秦書記大聲喝止,然後他對縣公安局長說,“此事涉及到國家政治層面,不要在這裡讨論,回去縣裡我們一起來詳細研究。”

  “是,秦書記。”

  有富長籲了一口氣,好像胸口處舒服了不少,壓了多年的那塊大石頭終于可以搬開了。

  他們所說這些話,都已經被站在門口的佘教授一字不漏的聽了去,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

第47章

憑吊

  工棚内,專家們做了初步檢查後仍不能确定墓主身份,最後的意見是将石棺和屍體重新密封好運回京城,用同位素碳十四分析來測定其年代,最終才能認定這具古屍是否風後本人。

  芮城縣開來了起重機,将月光石棺吊在卡車上,然後由國家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護送連夜進京,此次考古發掘工作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國家文物局的領導要求佘教授一同返京,他畢竟是這一方面國内屈指可數的權威專家,佘教授推脫不掉,無奈隻得表示自己随後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