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第7頁)

第35章

陳圓圓

  “相公,可兒想那陳圓圓還是喜歡吳三桂的。”可兒似乎對邢書記的階級鬥争學說還理解不了,于是把從和?|那兒聽來的故事說給他聽。

  據說吳三桂祖籍江蘇高郵,本人則在風霜凜冽的遼東長大,融合了杏花春雨的江南柔情和塞外彪悍豪爽的氣質。其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白皙的面龐上兩道爽朗的眉毛和挺拔的鼻梁英風飒氣,堪稱美男子。古書中說他“三桂巨耳隆準,無須,瞻視顧盼,尊嚴若神。延陵将軍美豐姿,善騎射,軀幹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沈鸷多謀,頗以風流自賞。”

  年少成名的吳三桂既有傳奇經曆又豐姿俊逸,其粗豪而文雅的氣質在京城引起了轟動,名公巨卿乃至文人雅士們都以結識他為榮,亦令名動京師的大詩人吳梅村十分傾倒,為其留下了“白皙通侯最少年”的名句。

  陳圓圓,姓邢名沅,字圓圓,江蘇武進人士。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秦淮八豔”之一。陳圓圓色藝雙絕,名動江左,人麗如花,似雲出岫,嘤聲呖呖,明豔出衆,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崇祯十五年仲春,其為外戚田宏遇劫奪入京,在田家時遇到了年輕俊朗隻有三十一歲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兩人一見鐘情。田宏遇為了巴結手握兵權的吳三桂,遂将陳圓圓贈與其為妾,并置辦豐厚的妝奁送至吳府。

  李自成農民軍攻破京城後,手下大将劉宗敏擄走了陳圓圓,當時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引清兵十萬鐵騎入關,大敗李自成農民軍。李自成盡戮吳家38口,然後倉惶逃離京城,盡棄所掠辎重、婦女于道。吳三桂抱着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加以剿滅。吳的部将在混亂的京城裡找到了陳圓圓,飛騎傳送至營中,兩人終于團聚,自此吳三桂帶着她南征北戰,由秦入蜀,然後獨占雲南。順治中,吳三桂進爵雲南王,欲立其為正妃,陳圓圓借故推辭。後吳三桂别娶,豈料那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們多加以陷害冤殺,陳圓圓心灰意冷遂乞削發為尼,在五華山華國寺出家,法号寂靜。

  可兒叙述完了陳圓圓的凄婉愛情故事,眼角邊依然挂着晶瑩的淚珠。

  這番話,秋波老妪都聽在了耳中,不由得感慨道:“小姑娘心地純良,與世俗之人不同,老妪甚為感激,不如就收你為徒吧。”

  可兒坦然一笑:“秋波前輩,可兒别無他念,隻盼您用風後鬼壺驅除掉相公體内的彭姑,而後妾身與他能夠浪迹江湖,厮守終生。”

  “可是那下屍已經隐入其尾闾穴内,老妪并不能保證一定驅除得掉。”秋波老妪眉頭皺起,歎息說道。

  仙聖子驟然聽到“風後鬼壺”二字,目光随即盯在了秋波老妪手中那隻小小的骷髅頭上了,心中生起一陣莫名的激動。

  “施主手中的骷髅頭難道就是五千年前的風後鬼壺麼?”他驚訝的說道。

  秋波老妪沒有理睬他,自顧着與可兒交談。

  仙靈子鼻子“哼”了一下,揶揄道:“仙聖子,是又怎樣,你這奸佞之徒還想打它的主意不成?”

  仙聖子聞言心中竊喜,風後的頭顱可是曆朝曆代江湖上夢寐以求的聖物,據說早已失傳,這若真是“鬼壺”的話,破解?k人大洛莫機關的秘密與之相比,就簡直微不足道了。雖說這?k王山中的隐士修為極高,但隻要無欲大師帶着“阿修羅蟲”及時趕到這裡,貧道便可輕易将“鬼壺”收入囊中。不過首先要确認其真僞,不能讓人騙了。

  “呵呵,”仙聖子先嘿嘿了兩聲,然後才緩緩說道,“貧道聽尊師說過,那風後乃是遠古祝由術鼻祖,他臨死之際以縮骨術将其頭顱縮小,并将畢生神鬼莫測的功力盡數注入其内,堪稱中原曠世至寶。數千年來,不知多少高人異士想要得到它,可是從來都無人知曉其藏匿于何處,甚至連唐代袁天罡、李淳風那樣的大宗師都無緣一見。因此貧道以為,施主手中的這隻小骷髅頭很可能是赝品,江湖中人善于使詐,因此不得不提防。”

  “你胡說!”可兒氣不過的辯解道,“這是我家相公為救妾身不遠千裡迢迢從藍月亮谷中盜出來的,怎麼會是假的?”

  邢書記點點頭,證實可兒所言不虛。

  宋老拐冷眼旁觀,趕緊悄聲拽了下可兒:“姑姑,那牛鼻子老道是想要詐咱們的口風,千萬别上當。”

  仙聖子心中愕然,現在他終于明白邢書記與可兒是姘頭姘婦的關系,而最令其吃驚的是那“鬼壺”竟然就在邢書記的身上。若是早點知道,來這兒的路上便可以下手劫取,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可惜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可兒姑娘,你說的可是傳說中的‘藍月亮谷虛空’?”他面露慈祥的微笑,心道這小姑娘單純的緊,從她身上比較易于打探。

  可兒接受了宋老拐的忠告,閉上嘴巴不吭氣。

  仙聖子見其不說話,于是将目光投向了秋波老妪:“施主,貧道是否應該改口稱您為‘寂靜’師太?師太既然是陳圓圓,可知這三百年來太和宮一直都崇敬着您和吳三桂,金殿之中始終珍藏着将軍身經百戰的木柄長刀和‘伏魔制怪’的真武七星劍。喏,此劍今天貧道正巧帶來了,請師太過目。”

  說罷恭恭敬敬的雙手奉上這把碩大的寶劍,眼角餘光則瞥向了她手中的風後骷髅頭。

  這把真武七星劍一人多長,足足有六十餘斤重,常人腕力根本承受不住,仙聖子也是想試探一下秋波老妪的功力深淺。

  “‘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果然是吳郎當年攜身佩劍,歲月冉冉,物是人非啊......”秋波老妪伸出一隻纖纖玉手,輕輕的拿起了寶劍,就如同抓根筷子般的輕盈。

  這老太婆腕力竟然如此之大,仙靈子心中駭然,自己自恃膂力冠絕太和宮,但也要運足真氣後方可靈活舞動,想不到人家竟然毫不在意的就抓起了寶劍。

  秋波老妪目光瞥向了仙靈子,歎息道:“仙靈子,老妪四十年前曾聽你說過此劍乃是太和宮‘鎮觀之寶’,先王的佩劍實不該落入奸人之手,老妪這就将其送給你吧。”說罷,将真武七星劍遞給了他。

  “多謝老妪......師太......陳圓圓前輩。”仙靈子雙手接劍,手腕一沉,幾乎拿捏不住,趕緊一運氣才捧在了手裡。

  “以後就叫老妪‘寂靜’師太吧。”秋波老妪幽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