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6頁)

  說實話,高文·塞西爾雖然号稱半個博學家,但那也是吹逼成分加持的,他确實懂得很多東西,但隻不過是因為開拓征程中見多識廣,交友廣泛而已,很多知識在他的記憶中都屬于博而不精的範疇。就比如德魯伊的曆史——高文從記憶裡知道德魯伊在三千年前是個完整統一的宗教,因三千年前的“白星隕落”事件才從宗教組織解體、蛻變成為若幹學術派系,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神術也蛻變成為了現在的德魯伊魔法,但在這段曆史的細節部分,自己繼承來的記憶顯然比不上皮特曼這個接受過正統傳承的德魯伊(雖然看起來總是很不正經)。

  由于各個德魯伊派系都對知識傳承極為重視,因此“學派曆史”這種東西是成為德魯伊必須掌握的基礎功課,再加上德魯伊傳承極大依賴着精靈族,他們的傳承并未受到七百年前魔潮的影響,而三千年的時間差則讓高文這個“古人”與皮特曼在曆史問題上比起來并沒什麼特别的優勢,所以皮特曼知道的,高文就不一定知道。

  正是因為清楚地知道三千年前的德魯伊神官是如何使用神術,又知道神術向魔法演化的過程,皮特曼才能做出“不是人類竊取了神明的權柄,而是神明截斷了本就屬于人類的力量”這樣驚人的結論。

  當然,高文知道這個結論隻是皮特曼的片面之詞,自然是不能直接當真的,但作為考量神明的思路……似乎也未嘗不可。

  ……

  在将拜倫騎士派出去數天之後,領地增加人口的計劃終于漸漸有了點起色。

  就如高文一開始預料的那樣,比起招收流民、招募工匠、宣傳引進移民等等手段,真正可靠并且能穩定帶來人口的,隻有購買農奴與奴工。

  大家又不傻的,但凡有一點活路誰會來黑暗山脈腳下開荒種地?

  遠離文明邊境,緊挨着剛铎廢土,整個新塞西爾領完全就是在地獄門口溜邊建造,南境持續百年的衰退以及在民間不斷流傳的黑暗故事已經為這片土地染上濃重的恐怖色彩,人人都堅信這地方是要命的廢土,而塞西爾家的那位老祖宗領着人來這兒開荒多半是因為在棺材裡躺時間太長腦子發生了點變化——腦子沒問題的人會來這兒?

  哦,來人貼兩張告示再站個宣傳員大聲吼幾句,宣布這地方安全宜居還包吃包住包分配,騙鬼哦?

  在這個年代,人民的麻木超乎想象,對貧窮生活的忍耐能力也超乎想象,他們甯願留在自己難以維持溫飽的家中,也不願意去一處傳說中的兇地冒險讨生活,因為他們既看不到也想象不到遠方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而對于大多數人,背井離鄉冒險一次的成本就已經高到他們無法承受——一旦選擇錯誤,就萬劫不複了。

  所以第一批來到領地上的,都是拜倫騎士帶着手下們從附近領地購買到的奴隸——農奴,奴工,契約奴,什麼樣的奴隸都有,得益于資金的充裕,第一批被送來的人數就達到了三百之多。

  而更多的奴隸還在路上,或者還在奴隸販子的籠子裡。

  高文當然沒有直接讓這些奴隸進入營地,和領民們混在一起,他已經提前命人在領地西側靠近森林的地方平整出了大片的空地,并建起了大量的帳篷和簡易的栅欄,從碼頭運來的奴隸們首先要在河岸邊的一處臨時檢疫營地進行基礎的身份登記和身體檢查,記錄下名字并大緻确定身體健康之後再由士兵們帶到新營區裡。

  而在這之後,這些新增的人口會在獨立營區呆夠至少兩個月,他們白天由監工們帶領前往各處工作場地,和領地上的人一起工作,并在這個過程中用親身經曆來學會這片土地上的基礎秩序和法律,晚上則被送回到他們的獨立營區,在入睡之前,他們必須聽士兵跟他們宣讀的“塞西爾基礎律法”以及“勞動制度總章”,以了解這片土地上全新的人員管理制度,以及最重要的——

  獲得自由的途徑。

  高文将這個過程稱作“緩沖”。

  在兩個月的适應與學習之後,期滿的奴隸們将接受簡單的考察,其實就是複述平日裡教給他們的那些東西,另外再從平日裡和他們一起勞動的領民口中了解他們的工作和适應情況,這兩方面如果都達标的話,一個外來的奴隸才算正式被接納入塞西爾領,而如果有一項不達标……就要回到“緩沖營”,繼續接受教育。

  高文所想出來的這個緩沖制度隻是一個雛形,是用來防止大量外來人口貿然融入領地之後破壞掉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秩序的,但他知道這個制度肯定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不管是緩沖所需的時間,教育培訓的内容,還是後續評估的标準與準确度,都需要慢慢調整完善,但隻要有了這個緩沖制度,最起碼就能規避情況失控的風險。

  白水河畔的碼頭比以往任何一日都要繁忙,從坦桑鎮雇傭來的貨船正将新一批的農奴和礦山奴工卸下,身穿全套超凡武裝的塞西爾戰鬥兵們全神貫注地盯着現場,維持秩序——雖然缺少了點“人道主義”,但事實是隻有在這些士兵刀劍出鞘的時候,那些亂哄哄的農奴和奴工們才會懂得排隊,才會老老實實地按次序通過碼頭栅欄上預留的缺口。

  赫蒂帶領着一批從百人援建團中挑選出來的、認字識數的人在這裡登記奴隸們的基本信息,當又一個奴隸從她面前離開之後,她忍不住揉了揉額角。

  這已經是她今天見到的第三個“山姆”了。

  奴隸們幾乎沒有幾個會有像樣的名字,也不會有人認真給他們起名(包括他們的父母),通常隻有在找到買家的時候,奴隸販子才會随随便便給他們安個稱呼,而那些同樣沒多少學識的奴隸販子又能想到什麼好名字呢?

  好一點的給起個“山姆”、“霍姆”,差一點的就直接叫“傻子”、“大個兒”。

  而且奴隸們也說不清自己的年齡和籍貫,問到他們擅長什麼的時候,他們能想到的也不是什麼技術,而是“力氣大”、“耐打”、“吃飯快”之類五花八門的回答。

  但她還必須将人口登記工作進行下去,因為很多信息登記了就比不登記的強。

  幸好老祖宗有先見之明,想到了給這些人編号——哪怕他們名字五花八門重複率極高,但給他們編個數字編号也就不怕重複了,而且他們目前也隻需要記住自己的編号而已,這總不至于忘了吧?

  赫蒂低下頭,整理着剛剛填滿的幾張表格,這時一道格外高大的身影擋住了她側前方的陽光。

  她擡起頭,看到的正是高文的臉。

  她慌忙想要站起身:“先祖,您來了!”

  “你坐着吧,”高文擺擺手,并回頭看了一眼碼頭,發現聚集的人已經少了很多,看來今天的登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感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