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不少,但是這山上的範圍也大,倒也沒有出現争搶紮堆的現象。
孫香和孫大蓮領着幾個知青找了一邊沒有人的一塊地方,乍一看去,也有不少嫩綠色冒出地面,兩個人也顧不上别的,放下背簍就開始挖,對她們來說,這都是能進口的,能填肚子的,都算得上是糧食。
簡單幾個一看這認真的架勢,也沒多問什麼,拿着鏟子就跟在身後,一邊看着她們手上,一邊對比着在地上尋找相同的植物。
好在倆人也沒有把她們徹底忘了,隻是一時興奮,挖了一會就想起來了,于是還有些不好意思的跟她們介紹,
“這個是荠荠菜,現在最多的就是這個,還都嫩着呢,弄回去切碎了放在粥裡,要是舍得的,放個雞蛋打個湯,出鍋的時候滴一滴香油,那可是鮮的很呢。”
“這個是婆婆丁,現在都是剛出頭的,不太大,但是這會是最嫩的,回去蘸醬吃就好吃。”
幾個女孩幾乎是趴在地上瞪着眼睛找,孫大蓮在一邊道,
“你們剛來,不認識也正常,先認識一下,别挖錯了,有的是長得像的,那可不是差不多就能吃,整不好,可是容易出事啊。”
“嗯嗯,”
簡單幾個一邊答應着,一邊讓她們過目,
“嫂子,這個是嗎?”
“我這個呢,好像長的一樣的?”
也不能耽誤人家,幾個人覺得差不多了,就跑到一邊去挖,然後休息的時候一起拿過來給孫香兩個人檢查。
婆婆丁好認,出錯不多,就連簡單都認識。
相比較荠荠菜混亂的就多了一些,不過畢竟還有一個老知青譚雅君,她過目一遍,再出錯的就很少了。
“這婆婆丁和荠荠菜,還真嫩啊,感覺一使勁就要折了,”
“這個時候都是剛出芽,是最嫩的時候,等等吧,尤其是婆婆丁,長的才快呢,明天後天,越往後就越大越老,這種嫩的就越來越少。”
“這個荠荠菜,回去能放粥裡,能做湯,有那舍得的還能包餃子,包菜幹糧,都是好東西。”
一邊說着,收下的速度也絲毫沒有減慢,李燕幾個很是佩服,
“譚知青,你這也太快了,我好像還沒看清呢,你就挖出來了。”
“我這算啥呀,你回頭看看村裡人。”
幾個人聞聲回頭,頓時就吓了一跳,剛才還在這一片地的嬸子們,已經跑到幾十米外了,那低頭認真忙碌的樣子,這麼一比,他們幾個簡直不值一提。
“是吧?對村民們來說,莊稼是一部分糧食來源,不夠的部分全靠大山補給。
春天有野菜,夏天有蘑菇,野果子,秋天有山貨,冬天還能撿柴,這大山就是寶藏,是村民們的依靠。”
和去年剛來時的幹旱不同,這一個冬天,降雪充足,春天那是一片欣欣向榮,瑞雪兆豐年,不是空話。
這山上的綠色隻是一個角落,就是莊稼地裡現在都已經冒出了不少翠綠的星星點點呢,就等着翻完地,種地了。
“還真是,你們看,不光咱們這邊,往上走,好像也都綠了。”
“那是肯定的呀,上面的陽光好,肯定長得好,但是,上面危險一樣多,聽說還有毒蛇呢。”
“今年雨水好,應該會是一個豐收年。”
“是啊,山上都長的這麼好呢。”
“這幾天翻地可把我累壞了,你們說過幾天種地會不會更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