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拖拉機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沒想到這麼快,這好事都連上了。
很快,小老頭臉上也忍不住了,
“衛民啊,這是,大好事,大好事啊!
這麼多年,終于熬出頭啦。”
對農民來說,農村和城市簡直就是兩個小世界,城市戶口更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除了比較稀有的嫁到城裡,就是更難的工廠招工。
這時候的工人名額,很多都是子承父業,旱澇保收的鐵飯碗,誰會輕易的給外人呢?不犯大錯,那就是能一直幹到退休,然後再傳給孩子的接力棒。
所以工人子女,他們生活的圈子,也大都是父輩的同事家人,就是工廠裡,如果有了招工的名額,那也是以工廠職工為主,誰家還沒有個親戚?
再說,現在家家人口都多,就是自家人還分不過來呢,外人,那就别想了。
像他們這種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孩子上學的都有限,這門路,就更别想了。
就跟那種地域保護一樣,對自己人的要求很低,但是對外人,那第一步就能把你吓退了的那種。
劉衛民有些激動,
“有多少要多少”,
這話,一直在他心裡頭轉悠,想了多少遍,剛才還肯定,這會兒卻也有點不自信了,就想找個人确定一下,是不是他想的那個意思。
“三叔啊,到公社停一下,我去找下林書記。”
劉衛民覺得這種好事這麼突然的降臨在自己頭上,自己這樣已經很冷靜了。
不過下車的時候,也還是踉跄了兩下,瞅着那步子也不咋穩當。
簡單都有點不放心,
“三爺,村長這,沒事吧?”
小老頭笑眯眯的,
“沒事沒事,這好事,他咋的也舍不得讓給别人。”
簡單嘴角抽搐,是這個理嗎?
最後隻能說,喜憂參半吧!
為啥呢?
看劉衛民的臉色,找林書記的事情應該是很順利,但是,身後還跟着兩個提着行李的女生,亦步亦趨的跟着,臉上還帶着委屈。
一會兒喜,一會兒愁,這表情就有些微妙了,不認識的估計都得被吓着,以為是面部抽筋呢。
遠遠的看着,劉三爺撇撇嘴,
“又來知青了,又得熱鬧幾天,”
他們幾乎都不把簡單當成知青,說話也不怎麼避諱,
“唉,好容易消停下來。”
簡單也撇嘴,可不咋的,知青院這段時間才是正常的狀态,來新人,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劉衛民默默的把人領過來,連介紹都沒有,直接讓把行李放車上,也不多說什麼,自己也坐在車頭上生悶氣,也不說走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