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記拿手使勁的點着他們幾個人,才說到正題上,
“看看你們,小人之心了吧?
被你們明裡暗裡擠兌這麼多年,人家說啥了?
知道你們也是為了鄉親們,所以,他特意求了人家,求人家多收一些,磨着人家,硬是把這個數量給加上去了,你們說,因為啥?”
“因為,啥?”
“還不是你們,他想跟你們說,人家那邊今年本來也不想收多少農村的,所以你們要是也想單獨弄個合作社的話,就不合适了。
要是你們放心,就把那吃不了的菜啊,收拾好了,都送到他那兒去,都走他們村的名義。
這樣的話,不算違背和對方的合同約定,也能幫你們,幫鄉親們緩解一下困境。
這樣,鄉親們也能多點收入不是?
咱就不多說,一夏天的菜,咋也比那一夏天的雞蛋能多換兩個吧?”
都不是笨人,好幾十歲了,這麼多年都是連個雞蛋都舍不得吃的那種,這個還是能算明白的,自然也都清楚村子裡多少人就為了節省那幾個雞蛋,那是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像他們自家的老娘,恨不得連大孫子都舍不得給吃一個呢。
要是知道自家園子那不值錢的菜也能換錢,估計要樂壞了。
“書記,那個,老劉真是這麼說的麼?”
其他人也都擡頭豎起耳朵,可不是他們把劉衛民想的太壞,實在是這種時候,填飽肚子是第一重要的事,劉衛民那邊也是一樣,可千萬不要這會讓答應了,到時候再做不到,他們回去讓鄉親們空歡喜一場。
那就不好了。
林書記白了他一眼,心裡也明白他們的沒底,畢竟是窮怕了,也經不起大驚大喜的,萬一真的有了什麼岔子,那對老百姓來說,不亞于又一次打擊。
都是窮苦出身,林書記對這些也是很清楚,也很理解的,
“老劉是那樣的人嗎?
知道你們擔心啥,人家老劉合同都簽了,我一個字一個字看的,确實沒有問題。
現在地裡的苗也剛出吧?
現在跟你們說,也就是讓你們心裡有個數,這一時半會的,菜也下不來,你們啊,也有個緩沖,自己想個章程。
你們總不能讓老劉去你們村裡自己去挨家收吧?
是不是?
行了,地裡都忙,你們回去自己商量去,要不去找劉衛民好好問問也行,也省的不放心。”
一群村長,被林書記趕出來半天,還沉浸在林書記的大餅裡沒出來,一人被塞了幾個知青都默默的接受了。
簡單是不想摻和村裡的事,但是其他知青不這麼想。
劉衛民回來後雖然沒有大肆宣揚,但是這村裡也沒有什麼秘密,當然也有好多人就以為是那個大棚蔬菜的活,也到處打聽是不是要招人。
在知青們看來,就算是這大棚裡種菜,也要比下地好,尤其是這苞米苗子長起來了,他們都可以預料到過兩個月苞米地裡鋤草的滋味,仿佛又想起了秋收時的酸爽,有這種能輕快的機會,他們都不想放過。
所以這些天劉衛民就很忙,經常會和某些知青偶遇不說,家裡也經常來人。
簡單把這事給劉衛民牽線之後幾乎将就沒再管過,不過過些天有事去縣城時,還是拿着東西去煤礦看了老鄭,不管是為了劉家屯這點事,還是因為程進,這關系不能就這麼白用,沒的讓人覺得程進的侄女是個不通世故的。
老鄭還是有點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