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7頁)

“就是那次不是說了一次嗎?

第二天他就去後勤了,然後咱們這不就回京城了,朝哥也出差了,回來之後這一直也沒閑着,就沒顧上,後來還是嫂子跟我說,讓我找人收拾出來,說到時候啥時候住人都不抓瞎。

那幾天你也忙,嫂子說說不用特意跟你說,不是啥大事,你還得分心。”

“啊,”

他幹脆的回頭去問簡單,

“那邊還有什麼東西不全的?”

收拾了隔壁院子,也算是有經驗了,簡單想了一下,

“好像,啥也沒有,”

秦清淮一愣,也是,這話他問的就多餘,程朝過來的時候就帶了幾件衣服,這些日子不是出差就是早出晚歸,還真的就沒有啥家當。

“那先把被子和現用的拿過去,其他的,慢慢再往那邊置辦。”

“姐夫,我們帶了常用的東西,也不用添啥了,”

爸媽不在身邊這兩年,兩個孩子的心性已經成熟了不少,他們知道姐姐有了自己的小家,和以前不一樣了。

而且,這個姐夫,他們也都不熟悉,唐素梅也叮囑了,他們是姐姐的娘家人,總要有分寸,免得給姐姐丢人。

“姐夫,到時候有啥活,你就支使我們就行,”

簡單和秦清淮是不知道他們的心思,不過秦清淮也沒客氣,

“行,回去活兒都給你們留着。”

既然定了,這個就是最優先級,幾乎是把所有的工匠都集中到這邊,而一聽說是自家孩子都能受益的學校,家屬院的家屬們更是不遺餘力心甘情願的送水,打下手,熱情高漲。

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以前可能還意識不到這知識的重要,尤其是村裡來了知青之後,他們心裡更是笃定,上了那麼多年學,到最後不還是來了農村,吃住都不習慣不說,農活農活不會,賺工分更是連村裡的小孩子都趕不上。

那段時間,村裡的口頭禅都是,“上了那麼多年學啥用,不還是跟我們一樣來種地了?”

但是來這邊之後,聽着這麼長時間的宣傳,以及明擺着的這些事情,他們也都清楚了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就說地裡那都到膝蓋高的苗子,他們這些多少年就跟土地打交道的老農民,咋就沒種出來?

那小豬羔子,按照人家那法子咋就養的那麼好?

那不還是都是從書上看來的?

這邊的氣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難,不然他們也不會這麼多年都不過來随軍,人是咋都能活,那不種東西,不養東西,老人孩子吃啥喝啥?

這就是農民的根本。

既然軍區都給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受益的是他們沒有道理不支持不高興的?沒看那大小領導都高興着把自家孩子都弄來了,那他們還猶豫什麼?

想通了,幹起什麼來自然就更盡心。

過了沒多少日子,還沒到天氣最炎熱的的時候,學校和幼兒園陸續完工,程朝也終于完成了好幾撥挖牆腳的出差,終于回來了。

很快,幼兒園和學校就都開學了。

要說順利,其實也不是很順利。

程朝去挖人也是暗地裡的動作,找的大多也都是和魏教授他們一樣被打壓的人,但是他們忽略了,這樣的老師大多也都是中學大學的,适合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的還真就沒有。

說白了,就是這些人學術上都很專業,但是,要說看孩子,還真就不大合适,就是說,那孩子再懂事,那也是孩子,在外面都野慣了,冷不丁的上上小夾闆本就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