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老爺子忙的也沒時間搭理他,機器在前面翻地,他們帶着人跟在後面撿土豆,然後集中運到一起。
鄭愛國帶着人在一邊稱重,這一忙乎就差不多到了黑天才完事,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下班的戰士,家屬,放學的孩子,圍了好幾圈。
那些戰士看不下去,都自覺的過去幫忙。
眼看着到了尾聲,稱重的人有些激動的表情,周圍人的議論聲也低了下去,心也都提了起來,慢慢的,現場越發的安靜,都緊緊的盯着中間的幾個人,就等着他們說結果。
鄭愛國幾個人似乎有些不相信,轉頭看看圍着的群衆,又看看幾個教授,将手裡記錄的小本本遞了過去,把這個宣布的權利交給了他們。
餘教授幾個看着,顫抖着半天說不出來話,老爺子可沒有這耐心,身子就探了過去,
“哎呀,你們可真是磨叽,是多是少的,都說啊,這不是幹着急嗎?”
魏教授清清嗓子,
“九,九百六十二斤?”
“九百六十二?九百多斤?”
這還不足千斤的畝産,和後世動辄就幾千斤的是不能相提并論,這時候,都是純天然的農家肥,沒有任何化學成分的催化劑,最重要的是,這塊地,可是荒了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本來這土地荒廢多年,土壤肥力就可能會大幅度的下降,需要通過重新耕種,關鍵在于恢複土壤肥力。1
他們是都盼着能長東西,但是能收這麼多,他們可是沒敢想,這也真是天大的驚喜了。
頓時這就熱鬧了,連林團長也有些不敢置信,
“九百多斤?真的?沒稱錯?”
甚至自己還搶過大秤,随機選了一堆現場檢驗了一下,然後,他也驚呆了,又哭又笑,整個人踉跄着靠着鄭愛國,
“真的,真是幾百斤!”
現場頓時又是一陣熱鬧,尤其是這邊的原著民,那些老兵,他們是感觸最深的,聞言瞬間就繃不住了。
現場一片混亂,哭聲笑聲摻雜在一起。
當天晚上,營區,家屬院,都是歡聲笑語。
簡單家裡,酒足飯飽後,幾個人又說起了今天的收獲,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
從下種到現在,魏教授幾個都是全程盯着的,過程中的每一步他們都清楚,什麼可以說,這個結果也算是在他們的意料之中,前後一結合,這結論基本就出來了。
自然,也有天氣,土壤等客觀原因,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去除這些不可控的,對其餘因素的分析,他們還是得出了一個很科學的結論。
他們的意見是,來年可以擴大土豆地瓜和黃豆小麥的種植範圍,土豆地瓜雖然不是主食,但是在這時候,還是很頂用的。
小麥的産量低,但是是主食,是糧食,是必不可少的,産量低,那就隻能靠多種,靠數量補,來提高整體的收成。
“所以,開荒還是要繼續的,這地一直荒着,土質貧瘠,土層淺薄肥力差,生态脆弱,缺乏有機質,想要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質量,提高産量,現在沒有化肥,就隻能慢慢養。
明年,繼續上農家肥,其實,咱們這邊的條件還是不錯的,守着養殖場,有現成的原材料,再加上雜草,苞米杆子,茬子(有的農村叫zhà子,農作物收割後留在地裡的莖和根),豆稈,草木灰,到時候我們處理處理,雖然效果慢點,但是勝在安全。”
餘教授點頭,
“對,輪值,幾年下來,這土壤也能養回來不少。
要是我說,這黑土啊,是最适合種植的,荒廢成這樣,真是暴殄天物。”
其他人隻聽着沒插嘴,在種地這方面,還是這幾位是權威,他們還是聽着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