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4頁)

齊夏看了看桌子對面正在洗牌的地猴,結合喬家勁的話思索了一下。

同花順,可以存在于這場遊戲當中嗎?

這場遊戲使用的是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居然非常巧妙的也出現了四個季節,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按照「同花順」的規則來看,想要在這場遊戲當中湊出一個最大的牌面,應當需要五個數字,并且這五個數字都來自同一個季節。

此時所有的卡片在齊夏的腦海中再次浮現。

從「立春」到「谷雨」為一個季節。

從「立夏」到「大暑」為一個季節。

從「立秋」到「霜降」為一個季節。

從「立冬」到「大寒」為一個季節。

這一步的運算有些複雜,花費了一點時間,齊夏将所有的卡片在腦海中一一化作數字,最後再加入十二張「節日」。

“等一下……十二張節日?”

齊夏微微皺起了眉頭,感覺自己記憶中的傳統節日似乎不止十二個,可為什麼少了一些?

他将自己能夠想到的傳統節日一一羅列。

春節,元宵節。

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

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

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

最後便是臘八、除夕。

不算各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光是廣為人知的節日就有至少十四個。

可為什麼這副牌當中僅有十二個節日?

有兩個節日由于某種原因,被剔除了嗎?

齊夏很快就鎖定了「清明節」。

這個節日很有意思,在這場「朔望月」中,「清明節」隻會像「七夕」一樣,寫下「清明」二字。

可是「清明」除了是節日之外,同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所以牌面寫着「清明」的牌隻會有一張,可以從傳統節日的範疇當中取走,不視為節日之一,視為節氣。

這樣一來節日隻多了一張,可是剩下的節日當中有哪一個是和其他節日完全不同的?

“寒食節……”齊夏慢慢睜開了雙眼,在他的記憶中隻有寒食節跟其他的節日完全不同。

所有的節日在陰曆上都有明确的某一天日期,可寒食節偏偏不是。

它的日期是冬至之後的第一百零五天或者一百零六天,亦或是每年清明節之前的一二日。

這種特殊節日對于用精确數字來比大小的遊戲當中,「寒食節」的存在并不能讓遊戲順利進行,所以隻能放棄。

這樣一來剩下的節日便是十二個,加上所有的節氣,總共三十六張牌,現在所有的牌面都已經清楚了,應該可以通過衆人的「明牌」和桌面中央的「公共牌」,大緻推斷出地猴的「暗牌」,勝利的概率又大了一些。

在腦海當中将所有的節氣和節日羅列出之後,齊夏便将它們在腦海中幻化成一組組數字。

這一步的計算量相當龐雜,花費了他不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