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頁)

“這武成王也夠倒黴……怎麼養出個這樣的兒子?”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

“據說武成王的長子三歲的時候就被擄走,被人帶上仙山修道……早就被教壞了,隻認老師不認血親了……”

“你說的這山是什麼山,他學的又是哪一道?”

“據說他的老師就是闡教十二金仙的清虛道德真這樣的話,在有心人有意無意的傳播之下。

很快就往整個大商的百姓之内蔓延,慢慢的人盡皆知!

大商的百姓仍舊是淳樸無比。

上古的諸多好的品質、美德還都繼續被大商的百姓們信仰着,孝道是他們最為看重的一點!

就比如說,五帝之中的舜為何得堯帝的看重?

便因為舜以孝成名天下!

舜在少年之時,生母死後父親娶了新人,多了一個後母。

盡管這後母對舜百般刁難,在生下親子象之後,更是變本加厲!

但是舜卻并沒有什麼怨言。

依舊是誠懇對待“後母”,孝順無比!

甚至在後母為了讓象繼承家業,圖謀害死舜的時候,他都沒有對其說什麼惡毒的話,沒有反擊。

這在後世看來固然是愚孝,可舜因此成名天下。

如此也能看出此時百姓們樸素的道德觀!

人家這還是後母呢,都盡心侍奉……可你黃天化竟是在闡教的教導下,連親爹都逼死!

輿論頓起,沸沸揚揚。

不僅僅黃天化遭受不住這股壓力,在西岐營中閉門不出,便是連紫陽洞裡的清虛道德真君都有些坐不住了!

“天化這是怎麼搞的?”

“竟然為我闡教招來這麼些罵名……”

左思右想之後,清虛道德真君直接出了紫陽洞,往山下而去。

這股驟然翻起的輿論。

便是殷壽在朝歌之時,和比幹兩人商議之後的手筆!

北海之時,殷壽就已經在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更加主動一點,而不是被動的看着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發生。

“獅子搏兔尚且要用全力……”

“更何況我這屬于實力更弱勢的一方?”

百姓們的輿論,雖然傷害不了闡教什麼,也不可能讓西岐退兵。

卻能不斷地消減他們身上所謂的“大義”!

——就你這還好意思說什麼順勢而為、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