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開始飼養牲口,又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口數量再次暴漲。
伏羲又觀察,族人常年住在洞穴内,見不到太陽。
而洞穴内又濕又冷,不太适宜居住。
觀察鳥兒築巢時得了靈感,率領族人伐樹,收集枯木,混合泥土,搭建了木泥屋。
屋子,冬暖夏涼,比山洞巢穴更加适宜居住。
于是,人族大規模的走出了山洞,住進了屋子。
人族得以生存在陽光之下,這亦是文明的進步。
待到伏羲三十歲時,便徹底統一渭水流域。
别的部落并入風兖部落後,依舊保留着原部落的圖騰,習慣。
不同部落有着明顯區分,這便是人族姓氏由來。
通過姓氏,便可知是哪一部落的族人。
伏羲又發現,人族婚娶大多是同部落的族人,由此生下的孩童,病死率極高。
伏羲便做了一個大膽嘗試,讓不同部落的人通婚。
不同部落女子生下的孩子,健康無比。
立刻讓伏羲确定,血緣相近結婚,不利于下一代族人健康。
便定下了同部落不能通婚的規矩。
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态。
伏羲又發明了陶罐,用以儲存食物、清水。
又用草皮,編織繩索,打結用來記事。
伏羲大賢之名,傳遍了人族。
三祖得知消息,立刻召見了伏羲,分别對伏羲進行考較。
三十而立的伏羲,已經十分穩重,面對三祖考較,應對如流。
三祖十分滿意,“伏羲,吾等經過思索,決定讓你擔任人族共主,率領人族生存發展。”
伏羲謙遜禮讓,“三祖,伏羲惶恐。”
“人族需要你!”
伏羲亦想造福人族,思索一二後,便應下了三祖,“伏羲,必不負人族!”
伏羲出了三祖住處,便開始遊走人族各部,了解各部落情況。
花費了近二十年時間,伏羲才統合好人族各部,成為人族共主。
初步建立了官員體系。
定都,陳地。
ps:寫洪荒,繞不開三皇五帝時代,這也是為多寶斬三屍鋪墊,為封神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