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3頁)

“水淹周邊這地勢較低的幾座城。”

林知皇聽完虞溝生所說的“生境”問題,便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即便召了手下文武前來議事。

人一到齊,林知皇便将虞溝生察覺到的不妥之處,與手下衆文武道了。

溫南方聽後一看這覽州的地勢輿圖,便道了此話。

“這.....這般水淹,民當如何?”梁峰溪震驚,梁峰原回首看了自家妹妹一眼。

張緣繼怒聲道:“在那苗杳眼裡,哪裡有民?待俺抓到他,必要将他千刀萬剮!”

柳夯則皺眉道:“一旦放水,隻有出其不意,才能讓聯盟軍皆陷于其中。那除了民,還有清平門的兵,也必定無法全數逃過此災.....”

“那苗杳會不會隻是想讓前來攻城的聯盟軍,因缺水而退?”

放大水淹地勢低窪的幾座大城,這委實太傷天和,于名聲上更是大損,柳夯有些不信苗杳會這般做。

太過瘋狂了。

因為審案,見過太多病态瘋子的随邊弘笑了,慵聲道:“莫要太高看某些人的人性,因為他們并非為人。”

梁峰原冷聲道:“若是如此,我軍不能再繼續往前攻了,最好轉道去先攻覽州州城。”

溫南方道:“窦大将軍與藏蘭先生所率領的那兩萬人馬,離覽州州城位置較近。”

疆州州牧戚扈海帶兵去攻州城,林知皇這邊的五萬兵馬中,有兩萬兵馬由大将窦圖所率,藏蘭先生與謝伯言這對新來投的師徒,被命為這支軍的左右參軍,行軍去往州城臨邊的平川郡進攻。

兩軍的行軍路線在前期是重合的,現在是大将窦圖所率的兩萬兵馬,行在戚扈海的軍隊之前。

倒是可以臨時改道轉攻。

随邊弘挑眉:“溫令君的意思是,讓窦大将軍棄攻平川郡轉攻州城?”

柳夯指了指輿圖上,州城城門口前方的峽道位置,凝聲道:“如此,加上戚州牧那邊,就有五萬兵馬在攻州城了。”

州城城門前道路是山峽口,官道狹窄,若是有過多的軍隊堆積而過,又在離那處不遠的前方城門口開戰,一旦戰勢有變,需急退軍,

就容易出踩踏禍事。

便是提前訓練好軍隊的過峽方式,在那個位置堆積的兵馬過多,也容易被敵方設伏,若出現軍内惶恐,陣勢一亂,一樣會在那個位置堵軍踩踏。

所以攻州城的兵去的太多,反而是不利于行戰的。

梁峰原道:“換一個攻城口。”

溫南方又細看了州城的另外幾個攻城口,搖頭道:“另外幾個攻城口去不了,都在清平門掌下。”

梁峰原又言簡意赅道:“讓窦大将軍領兵先打下與平川郡與州城接壤的浮城,再從州城西城門進攻州城,與戚州牧的軍隊兩面攻城。”

林知皇仔細看了面前的輿圖,點了點浮城的地理位置搖頭道:“如果謀域改攻浮城,浮城那個位置居裡中,容易被清平門從州城與浮城後方的殃城出兵夾攻。”

溫南方定聲道:“這就看誰更早一步了。”

随邊弘亦是道:“我軍若是能在打下浮城後立即穿過此城,攻覽州州城西城口......就看是州城先被我方兩面強攻而破,還是窦大将軍先被清平門的兵,前後夾攻而圍殺了。”

柳夯也贊同此策。

目前他們懷疑州城地域内建有截斷下遊水流的堤壩,聯盟軍在下遊地勢攻戰,是斷不能讓此城掌在清平門手中的。

清平門行事沒有下限,若苗杳不管不顧真來個水淹下遊城池,那将是大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