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5頁)

回到了醫研院,他就去宿舍,進了空間。

明天他就要帶着所有的研究報告和成品去張工那交差。

現在還差一樣東西,制作膠囊劑類藥物的設備草圖,它要畫出來,申請資金,制造設備,以後膠囊劑類的藥物就能大批量地生産了。

這個設備前世他沒見過,還要一點一點的研究,畫出來,時間呢?

估計得要兩天。

這種大型設備,許多的細節要反複的推敲。

林青青來到了五樓食堂,倒了一杯橙汁便坐下開始工作。

紙呢,是從供銷社買的,這個細節他考慮到了。

一進入到工作狀态,林青青就很專注,連續是忙了6個小時,直到這肚子都咕噜咕噜地叫了,他這才起身去食堂吃飯,吃完睡了一個小時,又繼續地忙。

兩天後,林青青拿着拆成了10張紙的設備草圖就出了空間,他畫得特别細,到時候軍工廠才能看得明白。

這個設備的制造,那用的都是國内已有的材料。

他還刻意用了一種隻有華國才有的膠條材料,這種膠是從這省特有的樹中提取出來的,能起到潤滑和部件間的阻隔的作用,防止部件磨損老化。

以後其他國家就隻能從華國進口設備,這樣是又能賺一大筆的外彙。

他要用普通材料制作的設備,賣國外高端設備的價格,如果不購買設備自己生産,那就要高價從華國進口膠囊劑類的藥物。

一研院成立後,研制出的每一種日常的藥物都是能出口專外彙的,現在的外彙對于華國來說太重要了,華國許多東西都要倚仗其他國家進口才能夠得以使用。

說白了,就是華國目前各方面都是落後于其他國家,才需要進口那麼多的東西。

以後外彙和國外的好東西,華國不用再貼臉求其他的國家了,反倒其他國家要用好東西來換華國的藥品。

林青青一開始跟部隊合作時,能這麼理直氣壯地要錢和均值,也是因為以後他能回報給國家更多。

林青青從空間裡出來,将草圖和研究報告一起放到了公文包裡,就交給了蔣海霞。

她又去醫研院逛了一圈,看到大家熱火朝天地忙着,就回了辦公大樓。

研究人員上崗之後,林老幾人的辦公地點就搬到了辦公大樓,林青青是院長,辦公室最大的,他隻放了一張長辦公桌,一套木沙發和茶幾,角落有4盆綠植,看着是簡單又寬敞,他不講究這些,隻要是能用就可以。

就像日常生活中,他隻穿最常見的布料衣服,來來回回就那幾套,并沒有因為漂亮就好好的打扮自己。

林青青在辦公室裡待到了

6點,

給林老解答了幾個問題,這就回家去了。

回村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最後一排把明天的補給填上,然後這才回家洗手換衣服,挨個親了親四個孩子,輪流抱了一遍孩子,很快林家幾兄弟就帶着晚飯回來了。

宋逆遠還在部隊忙,馬軍長快要被調走了,最近他在跟馬軍長交接工作,5萬人的部隊,事務還是比較繁雜的,李招娣幾人也在藥廠的食堂忙活,他們晚上要等所有人吃完了飯,收拾好才會回來,晚飯自然也是帶食堂吃。

飯桌上隻有林青青、林家兄弟和林母,小梅一家人是在後面吃。

林母算着日子笑着說道還有三天,你們爹就回來了。

林寶軍點點頭,爹出發前一天發電報回來了,下個月

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