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考試鈴聲響起,他才悠悠然蘇醒,然後混在人群中交卷走人。
翌日。
六月八号。
高考第二天,也是最後一天。
上午理綜,下午外語。
當然。
東雲那麼大,省份那麼多,不代表每個地區高考時間都一樣。
有些地區,用的卷子不同,有考三天,也有考四天,但濱海隻考兩天。
早上九點。
江南再一次在考場坐定。
随之理綜卷子就下來了。
再然後……
他便直接在答題卡上寫起了答案:“生物CBDBAC,化學CCDBDBD,物理DCBAC,19BD,20BC,21AB。”
選擇題非常簡單。
花了不到五分鐘,江南就做完了。
且保證百分百正确,滿分。
至于後邊物化生的填空和解答題,大多也沒啥好想的,都非常簡單。
江南不僅一目十行,手上速度也是一點不慢,不到半小時便搞定大半,唯有物理第24題,多耗費了一丢丢時間。
當然。
多耗費時間不代表它難。
而是這題挺有意思。
原題如下……
“24、如圖,一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上有50個減速帶(圖中未完全畫出),相鄰減速帶間的距離均為d,減速帶的寬度遠小于d。
質量為m的無動力小車(可視為質點)從距第一個減速帶L處由靜止釋放。
已知小車通過減速帶損失的機械能與到達減速帶時的速度有關。
觀察發現,小車通過第30個減速帶後,在相鄰減速帶間的平均速度均相同。
小車通過第50個減速帶後立刻進入與斜面光滑連接的水平地面,繼續滑行距離s後停下。已知小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
(1)求小車通過第30個減速帶後,經過每一個減速帶時損失的機械能。
(2)求小車通過前30個減速帶的過程中,在每一個減速帶上平均損失的機械能。
(3)若小車在前30個減速帶上平均每一個損失的機械能大于之後每一個減速帶上損失的機械能,則L應滿足什麼條件?”
為何說這題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