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1頁)

且獨屬于東雲的天才。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百分百是有國界,這句話不容反駁。

所以說……

無論是韋神也好,還是王煊也罷,兩人雙雙登上熱搜,那是一點都不為過。

甚至被吹爆都沒問題,畢竟兩人都是愛國天才的典範,牛蛙可辣死。

那這跟咱豬腳有啥關系呢?

乍一看确實無關。

但仔細一推敲,那關系可就大了。

首先是韋奕冬發表在《微分幾何學雜志》上的這篇文章第二作者,赫然就是“江南”二字。

且韋奕冬在被迫接受采訪時,也坦然直言:“沒有江南同學的指點,就沒有的論證,更不可能解決後邊的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

知恩自然要圖報。

這是融在東雲人骨子裡的。

如果說韋奕冬在媒體面前當衆感謝江南,還隻是江南上熱搜的一個預熱。

那王煊的話。

就直接讓江南沖頂熱搜了。

有不少記者都推崇王煊是東雲物理界的第一天才,除開老一輩不算,在年輕一輩中,王煊就是扛鼎之人,前途無量。

以他目前所取得的成績來說,确實擔當得起“扛鼎”二字,在同齡人中十分牛蛙。

然而……

對于外人對自己的評價。

王煊卻直接搖頭否認,“與江南同學相比,我在物理一道上的認知還遠遠不夠。”

“我頂多就是對石墨烯研究多一點罷了,可即便如此,也是基于江南同學對我的傾力幫助,我才能獲得這些成績。”

“相較而言……”

“我不如江南同學遠矣!”

“……”

大家沒看錯。

無論是韋神也好,還是王煊也罷,都在媒體面前提到了江南。

甚至将他們所取成績的很大一部分功勞都歸功于江南。

有了這兩人的加成。

江南是想不上熱搜也難啊!

一開始許多人都沒把彼江南跟此江南聯系在一塊,畢竟韋神即将而立之年,王煊也過了二十五歲,而江南才剛入大學,才十八歲,彼此間不可能有啥交集才對。

可在記者們對韋神與王煊求證之後,竟然發現他們說的都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