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第2頁)

“自從江南老弟你制造出了完美石墨烯,并将其扭結θ度,創建出新型結構,用于新型智能電子元件的生産……”

“在解決了基礎材料問題和扭結角度問題,後續就要簡單多了。”

“不說百分百,咱起碼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能把碳基芯片給研發出來!”

“……”

嗯!

多麼溫良恭儉讓的一幕。

其中有幾分官腔,幾分真情不做讨論,具體還是要回歸正題。

在江南與周青山的一番客套之後,很快就開始了專項小組的動員大會。

參加會議的人有許多。

除了江南,周青山,高衛東,王煊,洛心,曹雲鵬,姜至等人之外,還有物理研究所和數學研究所的幾位老人,以及化學,微電子,計算機和其它幾個研究所的骨幹。

總之,凡是跟石墨烯和芯片研發設計生産測試有關的人才,全部聚齊了。

可以這樣說……

這是在傾國家之力,集結全國最優秀的科研人才,全力研發制造碳基芯片。

這就是東雲體制的好處。

換成其它國家,比如大羊的資本當道,科研私有,是不可能這樣的。

但即便如此……

想要把高質量,高性能的碳基芯片給研發出來,還得耗費不少時間。

别看剛才周青山把話說的很滿,說起碼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研發出來。

但嘴上說起來簡單,可實際操作,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即便完美石墨烯這種材料和扭結θ度創建出新型結構這兩步都已經被江南一個人給搞定了,但後邊的晶體管和邏輯門怎麼設計,怎麼組合成芯片,都是一個個難題。

想糊弄出一個普通的芯片簡單。

甚至糊弄出一個跟現有矽基芯片差不多的芯片也不難,畢竟材料性能擺在那裡。

可要真正研發出一種性能超過矽基芯片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新型芯片出來,肯定要下不少苦功夫,要一遍又一遍的設計,研發,生産,測試,再改進重來。

真正的科研就是如此。

任何一個簡單的發明,都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而需要功夫慢慢磨。

就好比愛迪生為找一種更好的燈泡燈絲,而耗費了十餘年才找到鎢絲一樣。

正常情況下。

即便完美石墨烯和扭結θ度創建新型材料這兩個條件都完備了。

可要真正制造出超高性能的碳基芯片,打底也要一年時間,甚至更久。

不過……

有了江南的加入,自然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