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安,林夜。
他們都是雲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的頂尖天才,年齡均在30歲左右,大學學的是軟件工程學,研究生學的是半導體和微電子學,在博士期間将兩個領域合而為一。
不要問他們為何要如此。
因為唯有如此,才有資格和能力成為傳說中的EDA軟件研發者。
沒錯。
EDA軟件研發,是一個傳說中的職業,在計算機領域算是神一般的大佬。
如果寫進小說,那他們也絕對是豬腳般的人物,屬于高智商的科技人才。
不過此刻。
兩人卻非常的發愁。
頭頂黑發早就掉光了,隻剩下稀稀疏疏一小片營養不良的黃毛。
可以理解。
畢竟從事計算機的都需要耗費大量腦力,秃頂的比較多,甚至光頭都有不少。
更何況是計算機中的大佬,身兼兩大領域之長的EDA大神研發者。
即便他們才30歲,正值壯年,可頭發不掉光,已經是平日用心呵護的結果了。
說起研發EDA軟件,行外人士倒是信心滿滿,不就是設計個軟件嗎?但業内人都會皺皺眉頭說“EDA軟件是個苦逼的行業”。
EDA軟件研發與普通軟件研發不同。
EDA軟件研發不僅很難,并且需要不斷更新開發,不斷研發投入,是一個持續“高度燒腦”的行業,遠超普通軟件研發。
值的提一句的是。
普通軟件的研發,在研發完成後,基本上就可以進行一個大量銷售。
即便未來發現了bug,也隻需要打個補丁,或者更新一下版本就好。
可EDA軟件首先不能出現Bug,另外随着半導體工藝的進步(或某變革)。
EDA軟件都要随着開發升級版本(或者新版本),并且它的銷售數量非常有限。
甚至可以說。
目前基本就沒有銷量。
畢竟自己研發的EDA軟件,還遠達不到國外的水平,僅有的市場都搶不過别人。
若非有研究所經費支持,有雲科院,有國家做後盾,他們早就撐不下去了。
可現在……
為了配合碳基芯片的研發。
周青山竟然要讓他們将現有的EDA軟件進行優化,優化,再優化,争取達到國際水準,這特麼不亞于愚公移山。
倒不是他們非要長它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現實便是如此。
現在的國有EDA軟件,落後了國外足足2-3代,短時間内根本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