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第3頁)

第637章

給我一天時間,這個問題我肯定解決

“王院長說的沒錯!”

“想要開發出超一流的EDA軟件,必須把那幾個軟件公司的工程師全部拉過來!”

“甚至還有雲為,大米,vovi,popo這些電子企業的EDA人才也要拉過來,組成一個大型的團隊,大家一起發力。”

“最好再從外邊也挖點人,畢竟國内EDA受到封鎖,導緻我們現有技術落後許多,不知己知彼,很難趕超對方!”

随着王境澤的要求提出。

身為計算機所骨幹力量的甯安與林夜也連忙附和着自己老大的話。

總結就是一句話。

研究所人手不夠,必須從外拉人。

想要研發出超一流的EDA軟件,必須把全國所有EDA工程師聯合在一塊。

甚至……

還要找外援。

嗯!

倒不是說他們實力不行,倒不是說外援比本土的EDA工程師厲害。

而是EDA軟件開發的難度真的太大,絕不是一個兩個,三個五個工程師能搞定的,這人手需求量,那是多多益善。

國外的EDA技術為何這麼發達?

一方面是人家研發的早,早了東雲幾十年,搶占先機,壟斷市場,豈能不發達?

另一方面是人家的EDA人才多,且擁有一套完整的EDA人才培養流程。

大家可千萬不要以為,學個計算機,知道怎麼編程,就能成為EDA工程師。

錯了,簡直大錯特錯。

東雲學計算機的人很多,從事軟件編程的程序員也很多,甚至工程師也有不少。

但他們都不是EDA工程師。

甚至100個普通的程序工程師裡,或許隻有一兩個是EDA工程師。

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EDA工程師與普通計算機工程師有着本質上的區别。

普通工程師隻要精通計算機就成,當一個程序員幹上三五八年,有了充足的工作經驗,技術娴熟了,自然而然能稱為工程師。

但想要稱為EDA工程師,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因為EDA工程師是一個跨領域的行業,不僅要求精通計算機,更要精通半導體和微電子,并将兩者合而為一才有可能。

前面也說了。

國内EDA軟件不行。

跟國内的EDA人才缺乏也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