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
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短短三分鐘時間,一台電腦,一個軟件,便給你輕松把芯片設計圖弄好了?
這就算把他們打死打殘,抽出肋骨熬湯喝,拿脊骨當拐杖也沒人相信啊!
畢竟國外的人工智能,最快也要六小時才可以,而且還是在理想狀态下。
可江南卻端着台破電腦,軟件一開,僅僅三分鐘就搞定,快了何止百倍?
且這還不是重點。
重點是A+級的商業消費級芯片。
衆所周知。
芯片共分四個大等級。
宇航級。
軍工級。
工業級。
商用消費級。
雖然常人都說軍工級芯片,領先工業級10年,領先商業消費級20年左右,最貴最精密度的都在軍工級中體現出來。
但實際上……
這四大等級其實排名不分先後,而純粹是根據芯片的溫度适應能力及可靠性,穩定性要求,以及用途來劃分的。
不是說宇航級最好,商用消費級最差,兩者用途不一樣,不好怎麼比較。
其中宇航級顧名思義,就是适用于外太空,比如航天器,衛星等所用芯片。
對于這種芯片來說,大小和性能隻需夠用就好,最重要的是能夠在極端惡劣特殊環境下抗輻射、抗幹擾和抗溫差等等。
雖然價格十分昂貴,動辄就是上百萬上千萬一枚,但我國早就能自主生産。
比如上個月剛從空間站歸來的東雲十二号和前兩天剛剛升空的東雲十三号,肯定都搭配有宇航級芯片,而且是國産的。
至于軍工級芯片,則僅次于宇航級,同樣更注重穩定性和可靠性,采用的往往是48納米以上成熟的芯片工藝。
比如導彈、坦克、航母等。
用的肯定都是軍工級的芯片,非常先進精密,卻又穩定的那種。
而宇航級和軍工級芯片,又被稱之為大國重芯,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
至于工業級芯片,則具體應用于工業場景,包括工廠自動化與控制系統、電機驅動、照明、測試和測量、電力和能源等傳統工業領域,以及醫療電子、汽車、工業運輸、樓宇自動化、顯示器及數字标簽、數字視頻監控、氣候監控、智能儀表、光伏逆變器、智慧城市等。
嗯!
其涉及的領域非常多。
可以這樣說……
工業芯片已經成為新工業命革和新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