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芯片的研發速度也不錯。
目前也到了最後關頭。
畢竟有小艾同學的輔助,在最為耗時的芯片設計這一塊,完全不需要擔心。
當然,這也是雲科院院長周青山和研發小組上百位科研人員艱辛付出的結果。
為了實現之前定下的目标,說在一個月内,就把碳基芯片給制造出來。
他們甚至連過年都沒回家,全都在雲科院,在實驗室裡度過了。
一天24個小時。
在實驗室裡起碼呆了18個小時以上。
畢竟即便搞定了芯片設計,但在邏輯門等各種元器件上,還有些難點不是?
但皇天不負苦心人。
最終結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一個月雖然超了幾天。
但碳基芯片也的确到了最後一步。
那就是生産出成品。
也不知是運氣,還是碰巧。
江南剛到雲科院的時候,周青山和高衛東,王境澤這幾位主要負責人,恰好在讨論這個碳基芯片該去哪裡生産的問題。
第一是雲科院自己生産。
不過雲科院的光刻機質量一般,肯定會導緻碳基芯片質量下降,雖然仍可以吊打矽基芯片,但終歸達不到理想狀态。
第二則是找雲芯國際了。
這也是國内芯片生産工藝最好的公司,可以量産14nm的芯片,但7nm工藝卻隻是進軍,技術并未達到。
所以……
要想生産處最為完美的碳基芯片,估計還得找積台電。
畢竟人家7nm工藝早就實現量産,甚至5nm都可以量産,且已開始進軍3nm和4nm,算是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不過最後一個,直接被排除了。
雖然找積台電,可以生産出最為完美的碳基芯片,但存在一個技術洩露的問題,在兩an問題沒解決之前,不可能找對方。
所以……
也隻能退而求其次,找雲芯國際。
雖然雲芯國際的工藝隻達到了14nm,但工藝不夠,質量來湊。
憑借完美石墨烯的超高性能,足以彌補制造工藝,就是不那麼完美而已。
原本碳基芯片性能可以達到矽基芯片的100多倍,但現在就要縮小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