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生父母這代人雖然日子過的也緊巴巴的,但至少有個房子,有個家。
十多年的小年輕,哪怕你拿着上萬的月薪,每天早上醒來,眼睛一睜,就還欠着銀行幾百萬貸款,一想自己還要還上三十年……
能不焦慮麼?
張林生家的房子,是張鐵軍的單位當年分的房改房。
就是那種小兩居室,四十平米的房子,一大一小倆卧室,一個小衛生間,一個小廚房。客廳餐廳是沒有的,隻有一個稍微寬敞點的過道,剛好擺下一張小餐桌。
張鐵軍早年是一個國營的農用機廠裡上班時候,分到這套房子的。房産改制的時候,咬牙花了八千塊,買下了産權。
今晚,在張家,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正在進行中,商量着一件家裡的大事兒。
張林生的母親,打算辭職回家當家庭主婦了。
别以為這個是小事兒——這個年代,對每個家庭來說,這都是一個大事兒。而且還挺複雜。
主要是社保的問題。
張林生的母親,到現在仍然是屬于下崗職工:勞工關系還在原單位,但是下崗了。
老企業還在,已經半死不活——或者說是已經死掉了,但還拖着好幾年就是不發喪。屬于排隊等待政府安排什麼時候改制的隊列當中。
社保還是要交的。
張林生的母親還不到五十歲。
還沒到退休年紀,按理說社保要交到退休年紀才能開始拿養老金。
不過這個年代還有一個詞兒叫内退,另外還有一個詞兒叫病退。
字面意思自己去理解。
“找了單位的人事,說是可以辦病退。你媽本來就有慢性病,去醫院開了證明。”張鐵軍對張林生說了自己的做法:“不過一次性要交三千八,手續還有補交的社保的錢,交了就可以直接退休了。以後每個月拿退休金。”
“嗯。”張林生沒怎麼吭聲,習慣性的保持着沉默。
“其實你媽現在退休有點虧,工齡年限還不到下一個檔次的門檻,如果再熬個幾年的話,退休金一個月可以多拿個一百多塊錢。”
張鐵軍說着,看了看沉默的兒子,搖頭道:“不過我們想着,還是退了吧。”
張林生年紀輕輕的,其實對這些事情不太敏感,準确的說也不太懂,懵懵懂懂的點了點頭:“也好,退了就退了吧。咱們家現在也不缺錢,讓媽回家休息着,别那麼辛苦了,我養着我媽!”
張鐵軍笑罵了一聲,一個巴掌拍在兒子的腦袋上:“要你養!?”
張鐵軍在4S店裡因為技術好已經當上了組長,一個月的工資和加班費各種補貼加起來,到手能有個一千八。
這個年代算是高收入了。
其實還可以更高一些,這個年代做修車的,還有一些花活兒可以撈錢的。不過張鐵軍性子正,不樂意做那些勾當。
但兒子說出這些話,張鐵軍還是有點老懷大慰的欣喜和感慨……
兒子,出息了呀!
這一年多來,張鐵軍每天出門都是腰闆挺的筆直!
張林生和朋友一起合夥弄的那個電動車的車行,生意興隆,做的相當不錯。
一年時間下來,原來在大明路的一個店,已經變成了全市三個店——張鐵軍還不知道堂子街磊哥的車行也是算在其中的。(所以其實是四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