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對張三來說,他所感知的世界,就隻有三個人:自己,和李四還有王五。
而對李四和王五來說,也是如此。
這三個人,每一個個體,都是自己感知的真實世界的錨:以自己的感知為真實。
同時,每個個體,又同時是别人的感知世界的一部分,是别人感知世界裡的坐标。
三個人,三個感知世界,三個世界疊加起來。
形成了三個人共同認知的世界。
那麼再假設,這個世界上其實還有一個叫趙六的人。
但是因為前面的三個人根本不知道趙六的存在……
所以,再張三,李四,王五的認知裡,是不存在這個人的。
也就是說:在以個體生命為維度軸刻度的世界裡。
張三的世界裡沒有趙六!
李四的世界裡沒有趙六!
王五的世界裡沒有趙六!
而如果忽然有一天,張三認識了趙六。
那麼張三的原有的感知的真實世界開始崩塌,更新,刷新。
然後,張三告訴了李四: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叫趙六的人……
李四的感知的真實世界開始崩塌,更新,刷新。
然後再告訴王五……”
陳諾試圖和西城薰講述自己的想法。
“可不管知道不知道,趙六這個人都存在啊!”西城薰皺眉反駁。
“是的。
但我們是以個體為刻度的世界來看的。
在個體角度的認知世界裡,你所不知道的,無法感知的東西,在你的世界裡,就是不存在的!
就像一個年紀很小的小孩子,不知道辣椒是辣的,他甚至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辣’這個概念。
直到有一天,他品嘗到了辣椒,于是……感知發生的變化,‘他的世界’開始崩塌,刷新,升級。
我們之前的理念,認為時間是空間的維度軸,但很有可能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真正的軸,是個體生命的感知。
随着感知的變化,個體所認知和感知的世界發生無數次的崩塌和刷新升級更新。
這是個體生命的刻度,自己的世界。
而四維的第二個部分,是空間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