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年前,世間有一塊奇石。”
“那塊奇石總是散發着一種令萬靈都感到親近的氣息,那種氣息讓萬靈都非常喜歡,甚至将那塊奇石奉為神明......”
“萬靈将那塊奇石供奉了起來,日日叩拜。”
“漸漸的,那塊奇石在萬靈的叩拜之中誕生了靈識和學會了修為...”
“那塊奇石也同樣非常的喜歡萬靈,總是在萬靈遇到災難之時降下自己的神力幫助他們渡過各種難關。”
“隻是随着時間的流逝,那塊奇石漸漸的懂了很多東西。”
“它發現萬靈之間因為各種原因心生間隙,也總是為了争奪它而發生一場場大戰。它将那一筆筆血債都記到了自己的頭上,傷心不已。”
“為了不讓萬靈再發生紛争,它遁走離開,自斬了修為,将自己沉入深海之底......”
“隻是,它似乎又開始不喜歡海底的黑暗,想要離開海底。隻是它自斬修為之後卻無法再離開海底。”
“于是,它開始想辦法。”
“終于,它想到了辦法,讓自己的靈識離開石頭,脫離出來,離開了海底。”
“它的靈識遊蕩在世間,慢慢的演化出了獨立的女子軀體......”
“世間依舊還是那樣,各處皆是紛亂不斷。她在人間行走,越來越感到失望......”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個人。”
“那是一個不喜歡紛亂的男子,他仁愛而平和,一心想要為萬靈蒼生謀一個太平......”
“她與他一見如故,進而相愛......”
“隻是那個男子卻為了萬靈蒼生而死在了一場浩劫之中。她十分的悲傷,想要自斬肉身,回到海底的奇石之中,永世不再離開海底。”
“可是當她想要自斬肉體之時......卻發現自己已然有了那個男子的孩子。”
“她迷茫而不知去,從深海之底取回了她的奇石,回到了與男子第一次相見之處。”
“她不想再于世間長存下去,可是又不忍腹中胎兒。”
“于是,她誕下了孩子之後,将自己與那塊奇石的之間的牽絆轉交到了自己的後代血脈之中。”
“斷開了自己與奇石神力的牽絆,她很快便如願的老死了。”
“自此......她的後代之人每誕子嗣之後,奇石的牽絆便會轉移到下一代的最早誕生的那人身上。”
“一世一代,也隻有一個人與奇石有牽絆。”
“而每一代那個與奇石牽絆的子嗣,都保留着那塊奇石最原始讓萬靈共情的神力。”
“這種神力,可以很容易的讓萬靈對其産生親和之意,而禦獸之能便是其中的一種體現!”
“世代更疊,這個族人總是因為自己的神力,十分容易成為其他人的利用和逼迫的‘工具’。”
“于是,在某一代人的決定之下,這代人選擇了避開世間的紛亂,尋了一個山林自給自足。”
“他們不喜歡修煉和紛争,更喜歡與山中靈獸相伴。”
“他們對于修為的追求隻是能夠自保罷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一族的人每一代的修為都在緩緩的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