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的村民,每個月月初每家每戶都會留一個大人在家裡,就是為了等軍嫂們過來。
謝嬸子帶着她去敲響了一個院子的門,很快裡面就有一位消瘦的老人,把門打開走了出來。
“嬸子,我是來換物資的,你這有什麼可以換?”
老人認得謝嬸子,讓她們進去說話,盛晚煙跟在後面推着自行車走了進去。
“現在沒什麼東西,收成不好,就一些玉米土豆跟青菜,你們要就拿走吧。”
現在農民人家基本都是這些糧食,像細糧這些更不用想。
你要是想要細糧,得在年底的時候過來。
年底村裡都會村民們一整年來的努力賺取的工分換成糧食發放給大家。
對于農民來說,工分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有一些村民家裡急需用錢的或者需要其他物資的,都會把細糧拿出去進行交換。
“嬸子,玉米跟土豆你有多少?”
謝嬸子也沒有想着可以換到細糧,她本來就是沖着粗糧來的。
畢竟過冬得囤不少糧食,誰家那麼有錢天天吃細糧啊。
在這個年代細糧不到必要時刻,都不會輕易拿出來。
“玉米有30斤,土豆20斤,青菜有青瓜,大白菜,茄子。”
“晚煙,你要什麼?”
謝嬸子問着盛晚煙的需求,盛晚煙想了想要了10斤玉米跟5斤土豆,青菜每樣都要了一些。
畢竟請客吃飯家裡的糧食吃的差不多了,這要是不買點東西回去,免不得引起懷疑。
“隻要這麼點?”
“嬸子,我們家就兩個人,不夠吃過兩天騎自行車去城裡買一些。”
盛晚煙給了她一個眼神,她們不能隻在一家做買賣啊!
謝嬸子秒懂,不過自己把剩下的玉米跟土豆給包了。
她一大家子人,糧食肯定是越多越好的。
“你這加起來給我7毛錢。”
農家老太太指了指盛晚煙的東西,盛晚煙從布包裡掏出七毛錢給她。
謝嬸子那裡比較貴,加起來差不多兩塊錢了。
謝嬸子放把東西到了背簍裡,接着去别家換,一路下來盛晚煙換了20斤玉米跟10斤土豆還有10斤青菜。
她其實不怎麼愛吃土豆,不喜歡那種堵在嗓子眼裡,咽不下去的感覺。
除非是薯條,薯片,土豆泥這些比較好吞咽的。
謝嬸子難得來一次,換的就比較多了,她是看到合适的就要,恨不得把家裡的地窖給塞滿了。
畢竟謝嬸子有兒子兒媳婦兒,又有孫子,可不得都準備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