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席地而坐,将自己的罪狀一一記錄下來,沒有罪狀的便寫一些對朝廷發展的建設意見。
魏皇踱步禦台之上,心中說不出的暢快。
三年了。
整整三年過去了。
他終于完成了第一件大事。
朝廷肅清官吏之路雖然走的很快。
但其中遇到的數次危機,魏皇現在想想還十分膽寒。
不過好在上天賜予了一員福将給他。
雖然秦羽看似終日教坊司飲酒,勾欄聽曲,但實事卻沒少幹。
大魏發生的樁樁件件大事,盡皆是由秦羽憑借一己之力解決的。
頓了頓。
魏皇緩緩開口,“從今日起,擢升侍中張子安為尚書左仆射,領左相之權,統領尚書省一切事宜。”
“擢升國子監司業蘇茂德為禮部尚書,擢升大理寺卿陳振為侍中,擢升金陵府尹蔡甯為大理寺卿,擢升國子監司業陸振為國子監祭酒.......”
文武百官在殿内奮筆疾書,筆走龍蛇。
魏皇在禦台之上,宣布着最新人事任命。
能在這次風波中升官的,那都是大魏朝廷的中流砥柱,外加清流。
三省六部四品及其以上的官吏大換血。
九寺十二衛中的文武官吏小換血。
但這一次,再也沒有了黨派之分。
這些官吏盡皆是陳振,蔡甯這樣的魏皇忠良嫡系,要不就是秦文耀,張子安這樣的官場清流。
這一次,魏皇有信心将朝中文武百官,擰成一股繩。
當然,這一切都是秦羽的功勞。
足足過了一炷香的時間。
魏皇才将最新的人事任命安排完畢。
這是他跟秦文耀和張子安一同商議過的,最為穩妥的安排。
現如今,大魏這個階段,不要求官吏的能力有多出衆。
他們需要的是吃苦耐勞,執行能力強的官吏。
對于魏皇的安排。
文武百官早有預料,這一次再也不會出現官官相護的局面。
張子安,秦文耀,蘇茂德這些人那都是油潑不進的,你别說行賄,散朝之後府門你都進不去。
還有陳振這樣的皇親國戚,平日裡就是沒犯錯,都要被魏皇和陳皇後拉去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