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燕國朝廷,對于這場浩劫最為感謝的非顧甯莫屬。
因為沒有這場浩劫,陳國就不會來結盟燕國,那陳林就不會來求娶顧清蟬。
所以對于這件事,顧甯是最大的受益者。
原本他認為,燕國有顧清蟬幫助朝廷賺錢是好事。
他沒事的時候也可以花一花。
但後來顧甯發現,顧清蟬的地位越來越高,甚至已經開始插手燕國軍政要務,掌握實權,并且有一批忠實的擁護者。
當顧甯意識到事情不對勁的時候。
顧清蟬在朝廷的地位、權力和擁護者,已經遠遠高于了他。
若不是因為顧清蟬是一介女流,她的擁護者會更多。
這令顧甯産生了危機感。
他開始跟顧清蟬争權奪利。
但他顯然不是顧清蟬的對手,去年甚至被禁足了幾個月。
所以顧甯早已對顧清蟬懷恨在心,想要将顧清蟬從朝廷中趕走。
直到陳國來使,要派遣皇子出使燕國,然後進行聯姻。
這令顧甯看到了将顧清蟬趕走的希望。
陳國答應将陳國三公主陳嫣兒嫁給燕皇。
這令燕皇倍感興奮,已經有了讓顧清蟬嫁給陳林的意思。
顧甯更是聯合太子黨大臣,連續對燕皇觐見。
他們發誓要将顧清蟬趕出燕國。
所以對于這場即将到來的浩劫,顧甯認為是自己的機會。
文武百官皆是憂心忡忡。
“靖水帝國、天武帝國,真是不可思議,這個世界上竟有上千年的帝國存在,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唉.......正是因為有這場浩劫存在,所以我們更加不能讓顧清蟬長公主遠嫁,若是她走了,我們燕國怎麼辦?”
“聽陛下這意思,定然是要跟陳國進行結盟了,但我認為大魏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
文武百官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太子黨的人自然希望顧清蟬嫁到陳國。
公主黨的人則希望顧清蟬留在燕國。
燕皇掃視文武百官,沉吟道:“前些時日,陳國派遣使臣前來燕國跟朕示好,并且有聯姻的意思,朕思來想去,還是背靠靖水帝國的陳國,是我們結盟最好的選擇。”
“若是我們跟陳國結盟,就是間接的跟靖水帝國結盟了,那我們就成為了别人眼中的浩劫,到時候憑借靖水帝國的威名,倒是我燕國一個發展的好時機。”
“所以朕打算接受陳國的誠意與陳國聯姻,在這場浩劫中同陳國共謀霸業!!!不知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