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0頁)

嫌住得不好,吃得不好,剛來就把人老知青打回來坐清的水,都給霍霍了。

這時候,誰家也沒有多少水,打回來那些也不容易,老知青自然不能幹,聽說都打到一起去了。

跟老知青鬧翻了,不得自己開火嗎?結果倆人都不會,還差點把知青點給燒了,那給老知青恨的,就這幾天,都幹好幾仗了。”

(小時候,老家沒有自來水,得到門前的小河挑水。大多時河水是清澈的,可以直接飲用,而一旦下大雨,引發山洪,河水就渾濁不堪了,挑回來的水往往要放很久,要讓泥沙沉澱後,才能用來燒水做飯。老家人把這一過程稱為“坐清”。)

旁邊幾個人拍了拍胸口,一臉慶幸,

“哎呦媽呀,這麼能惹事的,幸好沒分到咱們村來。”

“還不止呢!

可能是在知青點氣不順,還是來了不适應是咋的,在村裡跟人說話也不客氣,還不會看臉色,一天不到頭又把大隊長他奶奶得罪了。”

“柳家屯那個老太太可是個長壽的,咱們公社都出名呢!”

“是啊,人家那大隊長不說好不好的,但是是個孝順的,跟老太太親着呢,這能樂意嗎?

結果就是,老知青好幾年才跟屯裡處好的關系,被他們倆幾天都給破壞了個徹底。

現在可熱鬧了,那架勢,新知青跟老知青像仇人,跟屯裡人像仇人,老知青吧,現在屯裡人也不愛搭理他們了。”

村民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是,我一直以為知青都跟小簡知青這樣的,原來不都是啊?”

“當然不是了,我嫂子說,那些老知青剛來的時候也沒像簡知青這麼好,頂多就是不惹事。”

劉衛民幾個在裡面聽了半天,看說的差不多了咳了兩聲走出來,

“鄉親們,簡知青的能耐你們也看見了,咋回事,你們差不多也都知道。

我也不多說了,我相信咱們劉家屯的兄弟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不說知恩圖報,人家也不求咱們回報個啥,最起碼不能背後給人使絆子,反正以後她就是咱們劉家屯的人,你們有沒有意見?”

村民們紛紛張口表态,雖然這個時候都還在熱血沸騰的時候,說的話不一定是真心的,冷靜下來可能會想的更多,但是劉衛民也不求别的。

村裡人的性情他還是了解的,要說大兇大惡還真沒有,不過占小便宜的也不能避免。

他也是打個預防針,免得有人眼紅,或者有人耳根子軟,再被人一竄達,再做出點什麼不好看的事來。

還有一點,看公社領導那口風,估計秋收後還有知青要下來,他們村以後應該也是避免不了了,有的事,他得想想,提前打算一下。

“行,咱們老少爺們都是一口吐沫一根釘,我沒啥不信的,反正以後這小簡知青就是咱自家孩子,老少爺們嬸子們都看護着點。”



“還有一點,我知道,大家都有親戚在别的村,我也有。

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你們自己衡量,借,就要守好嘴,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不借,也要處理好關系,别再鬧上門來。

當然,我的想法是鳥悄兒的,實在心疼老丈人或者兄弟姐妹的,可以暗中幫助一點,千萬别弄得沸沸揚揚的,到時候人家問你在哪兒你說不說?

咱們知道都挖回來了,人家信不信?出事了怎麼辦?

我不可能按着你們讓你們幹或者不讓你們幹,凡事你們自己考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