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村長說的就是明天上山的事,去的是往年的老地方,比外圍深,但是還沒到深山的範圍。
沒有深山那麼危險,但是也沒差多少,距離近了,也就不排除會遇上下山或覓食的野獸,畢竟,這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聽說,前些年,下山的野獸傷人,禍害莊稼,都是常事,也就最近這幾年才好一些,又趕上今年這災年,山下沒有吃的,山上也不保準,挨餓的野獸也是會往山下跑的。
不過,這些都是幾個人從村民的八卦中收集到的消息,上山前也被村長再三警告,都希望就是故事,不會發生。
簡單跟李燕他們幾個走在一起,也沒有遠離,混在村民中間,一邊小聲說話,一邊豎起耳朵,聽着嬸子大娘們東家長西家短的,不時的配合笑一下或者點頭應付,氣氛很是融洽。
進山,村裡默認的規矩,各家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家,家裡的漢子和女主人跟着。
這一路上,各家的漢子們都默默的走在外圍,這樣即使是有危險,他們也能第一時間應對,或者把危險擋在外面,為圈子裡的人争取一線生機。
簡單是背着背簍,背簍裡裝着小鏟子,小刀,兩個麻袋,水壺灌了滿滿一壺的水,又用油紙包了幾個幹糧。
原主就身嬌體弱,這段時間偷偷的營養補着,小竈加着,也才補回來一點。
她也沒有真的摻野菜或者米糠的,她也沒有那東西,不過為了掩人耳目,她确實摻了一半的高粱米面和黑米面。
基地裡的庫存,都是磨的細細的,做出來的幹糧一樣宣軟香甜,但是,顔色上,和别家的顔色差不多,烏了巴突的,黑不黑,紫不紫,一看就沒有食欲的那種。
涼了之後更是不湊近就聞不到一點香味,算是雙重保險,但是簡單也沒打算跟大家夥湊到一塊吃,到時候,别人也隻能看見顔色,誰會猜到這是用精細的面子做的呢?
她有好東西,又不急在這一時,回去悄悄加餐多好。
陳建國幾個,這幾天都是一起開夥的,大鐵鍋也确實沒買到,倒是淘換了一個小鍋,邊上磕壞了一個小口,不過對于他們幾個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了。
幾個人早早的就已經把糧食拿到村部,用石磨磨成了苞米面,熬個粥也方便。
這次要上山,昨晚開完會就回去,三個人就商量着,要帶着,就隻能蒸幹糧。
陳建國肯定是不會的,他負責挑水。
李燕在家倒是做過飯,但是對自己信心不足,一問林招娣會,她趕緊就把位置讓了出來,自己在一邊燒火打下手。
三個人也算是奢侈一回,這些天都是喝粥,這次是純純的幹糧,一點都沒有摻雜别的東西的,雖然有點粗糙,但是這可是難得的幹糧,幹的,糧食。
早上出發前,就聽了簡單的,幾個人都吃的飽飽的。
這會兒,背簍裡裝着幹糧,三個人的腳步都輕快了不少。
他們不像簡單力氣大,但是也都多帶了一個麻袋,就像簡單說的,萬一找到的好東西多,你卻沒有東西裝,那多可惜?裝上了,就總會想辦法弄回去的。
帶着憧憬,幾個人也有些忐忑,山上有多少東西不說,就上山這些人,往那山坡上一站就是一片了,也不知道這麼多人來一趟得弄回去多少東西?
村民們大都也是背着背簍,像漢子們的裝備基本就是麻袋,扁擔,繩子,簡單粗暴,到時候袋子口一系,兩邊往扁擔上一挂,就行了。
嬸子大娘們的裝備就豐富多彩了,背簍是基本的,還有小筐,籃子,簸箕,小刀,有的還帶着包袱皮,頭巾,基本能裝東西的裝備都能看到。
男的主要任務是上樹,把東西打下來,女的裝袋子,裝筐,最後男的再把大件的背下去,女的拎着小件的,基本都是這個流程。
說遠不遠,說近不近。
比大家夥平時活動的地方要往裡不少,但是距離簡單進的深山還是挺遠的,跟上次挖野山藥也不是一個方向,這個梗偏向東北方向。
一路上村民們也沒閑着,看見能吃的能用的,也是直接就收。
偶爾能見到幾株野果子,時不時也有掉落或者大風刮斷的樹枝,也都好好的掰斷整理出來,放到背簍裡,這都是冬天的燒柴,多了少了,大了小了的,沒有人嫌棄。
幾個知青也撿的不亦樂乎,